《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
翻新时间:2015-12-12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认知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识本文中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感情朗读课文。
(二) 情意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育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情境设计:
《鸟的天堂》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写景散文,它描写的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株美丽的大榕树。文章以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
在教学本课时,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几处情境:
情境1:多媒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了“我”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情境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放大榕树上百鸟叫,群鸟飞的录像):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看,鸟儿们飞呀,叫呀,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这棗就是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看到了什么?有不懂的词、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生:读(略)
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生:两次。
师: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去的?
生:傍晚。
师:看到了什么?
生:榕树 。
师:(板书:榕树)第二次呢?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游塔仔山
- 不要战争
- 企盼奥运 为国加油
- 冲动是 魔鬼
- 秋天的校园
- 神奇的书
- 《猎人海力布》梗概
- 2038义乌和我
- 竞选班干部
- 半期小结
- 母爱
- 这就是我
- 吸蚊玻璃
- 消防演练
- 我
- 镇中心小学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学校巡查制度
- 小学学校课堂教育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学生出操集会及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 门卫安全防范工作规范
- 小学多媒体教室安全管理制度
- 组织师生外出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校园机动车安全管理制度
- 镇中心小学安全工作汇报制度
- 小学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安全制度
- 小学校内教工宿舍楼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电脑室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门卫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
- [教学论文]问题·猜想·实验——引导探究的教学尝试
- 浅谈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分层教学
- 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 建构主义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尝试
- [教学论文]高中化学生活化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
- 翻译中的视点转移
- 广告的文体特点和翻译
- 做好农村化学农村初中化学教学
- [教学论文]学生思维贫乏对化学探究教学的启发与实践
- 关于运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教学的几点思考(一)
-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策略研究(一)
- 论一般人格权(1)
- 精彩,不曾预约——谈化学课堂中的非预设生成
- 部分国家促进农民增收的财税政策与经验借鉴
- 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的讨论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3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3第四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6
- 《地震中的父与子》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 《地震中的父与子》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2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3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8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2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9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4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0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4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0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