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6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
2.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 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引出课题
1. 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
2. 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
3. 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板书课题,指名读题,突出“怎样变化”)
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1. 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基础上,教师检查: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3. 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提示要求: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
1. 了解黄河的变化,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朗读重点语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 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课件,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严重流失”之害。再通过有感情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社会责任感。
3. 畅谈启示可结合最后一段及“资料袋”内容。先放开让学生谈出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党和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教师小结: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读懂了课文。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如今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模拟情境,延伸拓展
1. 师: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呢?对想捐款的同学,可引导他们节约零花钱捐献给有关部门;对想向社会、亲友宣传的同学,可即兴模拟宣讲,如教师扮演家长或社会人士,学生向“家长”或“社会人士”宣讲;对想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或想植树造林的同学,可与班会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好实践活动。
2. 有兴趣有条件的同学,课后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龙袍”的故事
- 我是一片绿叶--我幸福
- 春到天钟山
- 作业啊作业
- 俺妈的功夫
- 7秒暂停!
- 我爱夏天
- 快乐ABC
- 光阴
- 笔袋里的故事
- “狡猾”的老师
- 痛苦与幸福的对比
- 一个都不能少
- 妈妈四十
- 守住那份刺激
- 滥用银行卡的刑事责任
- 盗窃数字编码型凭证行为性质的认定
- 试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 非法经营罪的口袋化困境和规范解释路径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法规制之价值与重构
- 刑法的界分、协调与腐败犯罪的防制对策
- 论商标犯罪刑事政策的法理分析
- 相对意义上的扒窃未遂不入罪
- 身份犯的法律本质及功能
- 危险犯既遂后中止问题新解
- 浅析刑法中的自救行为
- 简论渎职犯罪查办面临的相关问题
- 试析对加强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 论反腐败的刑事政策体系
- 浅析征地拆迁领域职务犯罪预防
- 毛泽东词二首
- 《诗经》三首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荷塘月色
- 我有一个梦想
- 我若为王
- 《中国现代诗三首》之《再别康桥》
- 六国论
- 河中石兽
- 《中国当代诗三首》之《错误》《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我与地坛
- 我的空中楼阁
-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
- 改造我们的学习
- 杜十娘怒百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