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04
《西门豹》教学设计之七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想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讲的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战国时期)
二、学习生字
1.字音。
学生对着生字表读生字,重点读准“娶”和“渠”,前鼻音“选、”和后鼻音“荒”“凿”。
2.字形
(1)将生字按结构的不同进行归纳。
上下结构:荒芜娶苇灾凿渠
左右结构:魏徒磕媳溉
半包围结构:选
(2)重点指导。
荒:中间是亡,千万不要多加一点。
婆:右上部的皮,最后一笔是“”。
凿:上边是业,最后两笔是“”。
溉:右半部共9笔写成。
(3)组词练习
①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绅()()徒()()媳()()
概()()选()()魏()()
三、查字典理解词语
1.读课后读读读写写的字词。
2.查字典解词。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徒弟——跟从师傅学习的人。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人烟稀少——居住的人很少。
面如土色——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恐惧。
四、再读课文,思考书后题
1.读课文,思考书后第一题。
2.用“‖”将课文分段。(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我也去送送新娘”)。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了解到给河伯娶媳妇和旱灾造成了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第二段(从“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到“漳河也没有发过水”)。在河伯娶媳妇那天,西门豹以那位姑娘不漂亮为由,把巫婆和官绅头子先后投入漳河。惩治了官绅巫婆,教育了老百姓。
第三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西门豹发动了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地每年都有好收成。
3.全文按什么顺序分段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的。)
五、中心思想
本文记述了西门豹在邺地,破除为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做法,惩治首恶,为民除害及兴修水利的事,赞扬了西门豹的管理才能和为百姓兴利除害的业绩。
六、关于书后题
1、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西门豹从老爷爷那里了解到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共有两点,第一点是天灾,“年年闹旱灾”;第二点是人祸,官绅、巫婆欺骗老百姓、榨取钱财;百姓头脑里的迷信思想严重。
(2)在惩治官绅、巫婆的过程中,西门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答:西门豹是这么说的,这么做的:
①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②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③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西门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他这么做的目的是将计就计,用事实惩治首恶,教育老百姓,只有尊重科学,开凿引水,科学种田,才能有好的收成。
2、这篇课文是用什么顺序写的?(见自学提示)
七、布置作业
1、生字抄词
2、语训
3、给家长讲故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第一次骑自行车
- 做大饼
- 卖番薯
- 激动时刻
- 第一次做饭
- 我当“小职工”
- 第一次受表扬
- 都是抢劫惹的祸
- 汗水换来的欢笑
- 拍卖会
- 汗水换来的欢笑
- 小时候的趣事
- 期末考试
- 我学会了感恩
- 不能这样做
-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 (上)
- 跨世纪中国电影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眼光
- 世界电影中的东方元素
- 浅论地方普通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设想
- 戏曲电视剧审美(1)
- 论电视电影的艺术流变(1)
- 试论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 浅谈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激励机制
- 现在于历史中上演(1)
- 中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困境和对策探讨
- 不能为纪实而纪实——也看《望长城》
-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究
- 论析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的社会需求、发展现状及对策
- 浅论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 网络公证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特殊意义(1)论文
- 《比尾巴》课前准备题
- 各(gè)种(zhǒng)各样(yàng)的尾巴
- 升国旗的礼仪
- 我是中国人
- 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
-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是如何制作的?
- 天安门前的升国旗仪式
- 苍蝇要尾巴
- 《比尾巴》教学资料
- 美丽的国旗
- 学校升国旗仪式参考
- 五星红旗简介
- 儿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
- 《比尾巴》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