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长城》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②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板书课题)
2.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抓住观察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何特点?(长、大、弯)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何特点?(高大、坚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2.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2)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
(1)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2)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口嘹望口射口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五、延伸性作业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辩论会。
简评
教学目标体现了认知、智能和情意的多元统一,挖掘了《长城》课文的科学和人文内涵。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严谨细密,条贯统序,易于操作,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理念。特别是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40分钟写出500字以上的好
- 从我身边飞过的六个春夏秋冬
- 母爱
- 秋天的思念
- 棋盘山,我可家的家乡
- 观《心跳墨脱》有感
- 成长的路上,父亲牵着我的手
- 吹气球
- 谈谈看图的写法
- 八荣八耻演讲稿
- 小学生怎样写读后感
- 复习有方法
- 2007高考题目点评
- 老师颂
- 谈“采访式”教学训练八法
- 谈大学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 论文学翻译中的语言变异及其文体效果
-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析
- 论汉字在日语中的影响与作用
-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
- 论文学形象的叙事翻译和语用翻译
- 论完善译文的文学功能乃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
- 中小企业动产担保融资浅析
- 浅析素质教育形式下的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改革
- 企业持有上市公司股权会计问题探析
- 15种创新融资策略(1)
- 解决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问题
- 谈模糊语言的礼貌维护功能
- 现代汉语语法
- 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的效应分析
- 《借生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3
- 《借生日》说课设计
- 《借生日》教学设计6
- 《借生日》教学设计10
- 《借生日》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借生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借生日》教学设计12
- 《借生日》教学设计8
- 《借生日》教学设计12
- 《借生日》探究活动等
- 《借生日》教学设计9
- 《借生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借生日》教学设计13
- 《借生日》教学设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