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燕子》片断赏析:平等对话 共同探究

《燕子》片断赏析:平等对话 共同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燕子》片断赏析:平等对话 共同探究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生:我们平时都说是几根线、几根绳子,这里怎么说是几痕细线呢?我从来没有读到过“几痕”,“痕”又不是量词,怎么能说“几痕”呢?是不是写错了?

师:(心里一怔——问得有理啊!是从没读到过!几痕?几根?……)你问得非常好,这可能是我们大家心中共同的疑问!这里的“细线”指什么呀?

生:是指电线。

师:的确,我们通常都说一根或几根电线,可这里怎么说是“几痕”呢?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几痕”的说法,还真不知道课文为什么这么写。(提问的学生脸上由好奇转为好大的失望)

为什么不说“几根”呢?是真的用错了,还是另有用意?(此言一出,学生的眼睛里顿放光彩)我想,我们大家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又露出了自信的神情,专注地点着头)。再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琢磨琢磨。(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果然积极投入到读书中去。他们有的紧皱着眉,读着,想着;有的一下紧绷着脸一下又舒展开来,自言自语的,似乎已有所悟。)

师:需要与同学讨论一下吗?

生:需要,需要!(老师这么一说,好像正中他们下怀。看来,他们可能对自己的思考、见解还不是很有把握。于是,各合作小组叽叽喳喳地、兴奋地开始了讨论。)

(讨论后,学生汇报)

师:好好地研究了课文,又经过了相互讨论,我现在特别想知道你们认为“痕”字用得对还是用错了?

生:(几乎是齐声说)没用错!

师:(睁大眼睛,奇怪地)哦,此话怎讲?

生:我们组讨论后认为,“痕”比“根”表达的意思显得更细一些,用“几痕”来描写电线,写出电线很细。(马上有别的小组举手积极要求发言,还有的学生仿佛忍不住了——“要写出细不一定用痕啊,用其他的词也能写出细……”可见,这种见解还不能说服大家)

生:电线原本就比较细,架在电线杆上,离我们远了,看上去不就更细了吗?就好像成了我们眼前的针线一样。那么细,如果不仔细看可能让人有时会看不出那里有电线呢!课文中不是把它写成“细线”吗?我们还查了字典,查到“痕”是“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少得只有一点痕迹”的意思,“几痕”刚好可以写出电线“细细的,淡淡的,看起来不明显的”的特点。

生:我们也是这样理解的,但我们还有补充。文中的句子写“蓝蓝的天空没,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我们想,电线架在蓝天下,蓝天是那么广阔无垠,而电线是那么纤细,看上去会让人觉得电线真的好像是留在蓝天上的一线什么痕迹,不再像原来一根一根的那样显目了,所以这里不用“几根”,而要用“几痕”更恰当。

师: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明白多了,谢谢你们!你看到过蓝天下架在电杆之间的电线吗?

生:看到过。

师:你能想起这句话所描写的情景吗?(能)你想,如果我们现在就站在田野里,随意地看着,看到电线杆上架着的电线,我们一定会不假思索地说:“瞧,那里有几根电线!”(学生点头)但如果再仔细地看,我们会发现电线是——

生:很细,很淡!

师:这是我们的——

生:视觉!感觉!

师:你现在又明白了一些什么了吗?

生:我明白了,“几根”是对的,“几痕”也是对的,只是“几根”着重于数量,而“几痕”却还能表达出作者远远看电线的感觉,淡淡的,非常细微,这个“痕”字用的很妙!

师:简直是“妙不可言”!“几痕”,使原本普通的电线多了几分朦胧美,使春天的景色多了几分诗意!“几痕细线”,多有诗的感觉!一个“痕”字,竟有如此大的蕴涵!

(由读而悟,由悟生情,学生把这句话、把“几痕”读得极有韵味。)

【评析】

学生主体意识的树立,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实现了学生能够在自主阅读中、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大胆地提出问题。面对学生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伙伴的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让自己与学生站到同一个角度上、同一个位置上,进入同一个问题情境中,与学生“亲密接触”,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投入地读、专注地思。在读、思中,学生找到了与文本对话的途径,进入文本世界,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实现了与文本的沟通对话,产生了个性化的理解。作为“对话”中的首席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讨论,把各自在独立探究中的发现进行交流,从而生生之间(组里)互相启发,互动地学(第一层次)。然后,组织组际之间的交流汇报,学生在悉心倾听中发现他我见解的异同,或赞成,或否定,或补充,或重新思考,组际之间、生生(全体)之间互相启发,互动地学(第二层次),使学习动态生成地向前推进。

而师生之间,就正如弗里在《被压制的教育学》一书中写道,“在平等对话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这里没有谁教谁,也没有自己教自己,只有从头至尾在相互地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包饺子
心手相连 让爱永驻
山西之梦
占道放炮不道德
梦想成真
开心的旅游
谢谢您,老师
组诗
开心的周末
二十年后的同学聚会
难忘的围棋“生涯”
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15年后的聚会
假如我是小精灵
逛超市
学生宪法权利与学校自由裁量权
论广告欺诈的防治对策(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遗产税立法若干问题探讨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王天下——殷周之际对中国文化的奠基意义
传统伦理与和谐社会中国公民人格建构
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广告的关系
自然灾害、制度缺失与传统农业社会中的“田地陷阱”
中国建筑环境文化的价值意义
仲裁公平合理原则不排斥法律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自由贸易体制与我国宪法价值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权力意志之制约
论宪法价值发生的人性基础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关于制定自治区自治条例问题的思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广告欺诈的防治对策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再认识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草原》疑点解析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草原》教学设计3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草原》教学设计1
《草原》教学设计7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8
《草原》说课设计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草原》教学设计2
《草原》教学设计1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