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1
《穷人》讲课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这一内容我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学习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响效果的课文录音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易理解。所以我让学生继续听配乐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桑娜此时心理活动传神的写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号为突破口设计问题,说明这样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并指出这正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具体表现。这样,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训练重点,而且学以致用,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技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神秘岛一日游
- 未来世界
- 游蓬莱阁
- 我当了一回妈妈
- 美丽的住宅小区
- 美丽的小区
- 难忘的社会实践活动
- 洗澡
- 游黄河大坝
- 学 滑 轮
- 我
- 妈妈对我的爱
- 续写《狐假虎威》
- 小天鹅
- 家乡,我为你骄傲
-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
- 春节文化下的一月价值溢价与小公司效应
- 浪漫情人节VS传统元宵节
- 偷税罪新论(3)刑法论文(1)
- 也说传统春节习俗文化的传承
- 试论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的心理对峙
- 清明文化品趣
- 春节文化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 从清明节看习俗与规矩
- 悠悠清明节,绵绵相思情
- 传统文化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
- 清明节登山 健身减脂没商量
- 借助特色体育教学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 浅议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学
- 《掌声》公开课教案、说课稿2
- 《掌声》练习
- 《掌声》教学建议
- 《掌声》(第二教时)教案及反思
- 《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
- 《掌声》教学设计一
- 《七颗钻石》片断想象
- 《掌声》
- 《掌声》第二课时教案
- 《荷花》教学片断与实录
- 《掌声》教学反思
- 《掌声》教学设计二
- 《掌声》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七颗钻石》这一课的教学
- 《掌声》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