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2
《观潮》教学设计之二
一.谈话引入
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畅说。
4.小结:……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
二.理解课题
1.“观潮”(看潮)
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三.播放录象。(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四.教学“潮来之时”
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那声音……颤动起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
▲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模拟“沸腾”。“人声鼎沸”。读出“沸腾”感觉)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指导朗读)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
▲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5.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板书)
五.理清写作顺序。(课件演示)
1.填空理解:
(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
(2)指名填空。(课件演示:由远及近)
2.师生分读。(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
六.指导背诵。
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2.练习背诵。(自己准备)
3.会背的一起来。(看着屏幕)
4.小结:背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
七.积累语言。
1.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
2.开展比赛。(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反应快,很快站起来说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3.做读书卡。
4.分组领读。
八.运用语言。
1.同学们懂得了词语意思,不过,会不会用了呢?
2.选用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鼓励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
3.学生交流
九.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了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叙述方法,积累了好词佳句。学得不错。下节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家的玩具
- 我爱妈妈
- 外公的母校
- 馋嘴的弟弟
- 我的同桌
- 同桌的你
- 我的野蛮姐姐
- 锻练身体
- 粗心的奶奶
- 我们班的“波波”
- 我们班的高个子
- 哥哥的生日
- 我的弟弟
- 爷爷笑了
- 调皮的表弟安安
- ABS若干法律问题论析(4)法学理论论文(1)
- 论中国法律发展研究的两大范式法学理论论文(1)
- 纳税人权利保护之一般分析(14)法学理论论文(1)
-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10)法学理论论文
- 劳动教养立法缺陷的法理学分析法学理论论文(1)
- 中国村民自治的法学思考(2)法学理论论文(1)
- 从“公用企业”走向“占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
- 重新解读男女平等的法律含义法学理论论文(1)
- 论税收的宪政精神(10)法学理论论文(1)
- 美国法律援助史评介(3)法学理论论文(1)
- 论进一步探索书记员管理体制改革法学理论论文(1)
- 劳动教养立法缺陷的法理学分析(2)法学理论论文(1)
- 公序良俗在日本的最新研究动向法学理论论文(1)
- 浅谈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衔接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7)法学理论论文(1)
- 谜语
- 岩石就在我们脚下
- 《雷雨》片断赏析
- 叩开岩石之门
- 《最大的“书”》多音字形近字组词
- 神奇的极光
- 《雷雨》教学札记
- 《最大的“书”》近义词反义词
- 地球是一成不变的吗?
- 《最大的“书”》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 精彩的课题导入──《雷雨》教学案例分析
- 《雷雨》片断赏析
- 地层和化石
- 探求地质的宝藏
- 小骡子是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