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5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略这“天下奇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4、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潮来之时”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写得特别细致。“浪潮越来越近……颤动起来”,是全文的重点句,充分表现了大潮非凡的气势。
2、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动画面,从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是教学的难点,同时要注重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讲讲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哪些内容?
二、讲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生自由朗读两遍后告诉老师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师适时发问: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大潮雄伟、美丽、壮观呢?
引导学生说,同时指导朗读。
3、师小结:这些语句都从声音方面写出了潮的壮观,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读出潮的壮观来。
4、师启发:课文除了从声音方面写潮的壮观,还从哪些方面写?怎么写?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说一说,读一读,可以小组讨论。(生自学)
5、学生交流学习情况。
6、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找的这些句子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写出了潮的雄伟壮观,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这样写使我们很真实、具体、生动地认识了大潮的壮观。
7、怎样读好这些句子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特别要读好你喜欢的句子。(学生试读后指名读,并交流。)
三、讲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写潮壮观的词语,要求标上“”。
2、交流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两丈来高。
3、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写作方法指导,习惯培养。
1、学完课文,你觉得文章写得怎样?
2、知道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样好吗?
3、师小结:是呀,正是因为作者细致地观察了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到来之时、到来之后的情景,既留心了江潮不断变化的样子,又留心了江潮发出的声音,既留心了江潮的气势,又留心了观潮人群情绪的变化,因此,读了这篇课文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有如置身与观潮人群中间一样。
五、总结。
1、钱塘江大潮真是雄伟壮观,难怪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相机板书“天下奇观”)
2、观看录象,领略大潮雄伟壮观的气势。
六、练习。(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大海.美
- 自作自受
- 小花狗
- 第一次坐飞机
- 老鼠
- 奇奇历险记童话
- 一张贺卡
- 放风筝
- 竹林“探险”记
- 记一次有趣的扳手腕比赛
- 管书,难!
- 妈妈,您辛苦了!
- 逗号和句号
- 草儿
- 我的好朋友--汪寻
-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 关于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的构建
- 关于社会资本与职业院校的发展
- 探析多校区模式下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 试论普通高校如何开展阳光体育
- 关于对构建高职德育与创业教育结合体系的思考
- 试论“四化”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
- 试论高职《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分析
- 试论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创业意识培养
- 试论网络安全技术的教学模式创新
- 关于高职院校办学的文化逻辑
- 试论建构主义对职业技术教育指导的可行性
- 试论“思维”与职业教育中的语文能力训练
- 探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构建
- 试论学分制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建设
- 《寡人之于国也》多义词辨析
-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背景知识
- 《寡人之于国也》问题探究
-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处标点
- 孟子名言
- 谈谈孟子的论辩艺术──《寡人之于国也》语言辨析
-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 《寡人之于国也》词类活用
- 《寡人之于国也》学习辅导
- 《寡人之于国也》写作背景
- 《寡人之于国也》的论辩艺术
- 《寡人之于国也》中排偶句式的运用
-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难点解析
- 《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论辩技巧
-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