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8
《鸟的天堂》学习目标设计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各种方法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尝试运用“陆续”“应接不暇”等词语造句。
2、积累文中的佳句,并重点理解。比如: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真是一株大树”,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一株大树”。它承接课文的上一段,对大家关于榕树的争论给出了答案,说榕树只有“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所以在朗读的时候,重音应放在“一株”上。
“不可计数”,“数”在这里读shǔ,作动词用,是“查点数目”的意思;“计数”是一个并列结构的合成词,意思是“计算”;“不可计数”是“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对榕树的具体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株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
“应接不暇”中的“应”读yìng,“应接不暇”是指优美的风景很多,看不过来。从大榕树上飞出的鸟儿太多太多,作者眼前捕捉到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这成群的鸟儿生活在大榕树上,营造出了热闹、活泼、自由、欢乐的环境。茂盛的大榕树,吸引了如此众多的鸟儿在此栖息,真是不折不扣的鸟的天堂。
3、通过品读课文第6-8节,感受到大榕树“大”和“美丽”的特点,品读第13、14节,感受鸟儿们“多”、活动“热闹”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够选取课文6、7、8、13、14中的几节背诵下来。
5、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自己质疑、解疑以及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6、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比如:学习文章中事物的“动态与静态”描写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等。
7、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8、培养主动查找课外学习资料的良好习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况兮兮之旅
- 我和妈妈
- 这就是我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幸福
- 介绍一本书
- 快乐的春游
- 语文老师
- 镜子里的我
- 小鸭子
- 孙小圣到此一游
- 考试后的风波
- 小金鱼
- 快乐的游戏
- 第一次做饭
- 对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诠释—张九精精神内涵探讨
- 浅谈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思考
- 关于课堂设问的科学化研究初探
- 试论传统图案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作用
- 对铜仁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的调查
- 论产品质量监管责任
-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初探
- 浅谈注重综合成绩评价,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
- 关于传统法与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 试论高校扩招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对策
-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方式研究及思考
- 如何消除数学教学误区
-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
- 浅谈《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法
- 《翠鸟》教案
-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
- 《火烧云》教学设计
- 《想别人没想到的》
- 《翠鸟》教案
- 《火烧云》说课稿
- 《火烧云》教案
- 《掌声》教案
- 《荷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案
- 《太阳》教案
-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 《火烧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