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12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蔽、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成住宅的,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昆虫吗?你们捉过蟋蟀养过蟋蟀吗?你听到过蟋蟀的鸣叫吗?哪位同学能把自己了解的情况说一说。
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1.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在读课文时还要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生词。
小组交流、集体修正
1.利用查字典或询问同学的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生词,也可把自己圈画出来的生字、词让小组的同学认读和理解,有争议的或不会得再问老师。
2.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选取两名同学汇报小组的交流所得,然后集体修正和补充。
分段朗读课文、明确文章层次
1.分别朗读“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住宅的”两部分。
2.把自己作为蟋蟀,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一读。
细读课文、提出问题
1.边读边思考,在读懂的文字旁边写上见解和感悟。
2.标记出不理解的句段并提出问题。
小组交流并解决问题、老师归纳关键疑问。
1.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老师归纳出具有共性的重点问题。
如:法布尔为什么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巢、洞、窝”,而是把它称作“住宅”呢?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是怎样选址的?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是怎样挖的?他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2.小组交流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随时介入讨论,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整理问题、留作预习任务。
1.记录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问题,在小组内找一个合作伙伴,利用预习时间共同解决这些疑问。
2.观察一种小动物,记录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散文诗--老师
- 花生
- 一张旧照片
- 勤劳的小手
- 春天的校园
- 我的玩具车
- 崇尚科学 反对邪教
- 一堂有趣的课
- 我的竞选演说
- 跳水
- 生活得滋味
- 美丽的秋天
- 手足之情
- 我的小猫
- 学《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有感
- 刑事犯与行政犯之区别初探法学理论论文(1)
- 侵权行为的概念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律效力的法哲学反思法学理论论文(1)
- 侵犯宪法权利是否属于行政诉讼范围法学理论论文(1)
- 正确的观点、缺憾的论证
- 比较法:批判与重构法学理论论文(1)
- 法治之路从这里延伸
- 正确的观点、缺憾的论证
- 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法治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 近代中国“权利”观念的意义演变
- 最大诚信原则下的如实告知义务之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哲学家对知识产权法的哲学解读法学理论论文(1)
- 所有权概念分析法学理论论文(1)
- 再论当代中国的判例法学理论论文(1)
- 正确的观点、缺憾的论证
- 《珍珠鸟》
- 《珍珠鸟》有感(徐红霞)
- 《珍珠鸟》第二教时
- 《桂花雨》教学随感五
-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 《珍珠鸟》赏析
- 《月球之谜》教案设计
- 《颐和园》
-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
- 《桂花雨》教学设计三
- 《桂花雨》设计思路
- 《桂花雨》
- 《珍珠鸟》
- 《桂花雨》的直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