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的重要意义。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在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课前准备:地球仪和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设疑: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细读课文,观察印证。
1、一边读课文的相关段落一边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相魏纳格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细读第五自然段的“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刚才的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四、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1、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a: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b: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c: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联系在一起的。
五、交流感受,迁移升华。
1、交流习文的感受和启示。
讨论: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交流并归纳: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相关资料
魏格纳(1880-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在书中,他综合地貌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事实,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大陆漂移的观点和论据,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4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4次考察时不幸遇难。
大陆漂移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一种学说,由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他根据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在形状上的吻合性和地层、构造、山脉的连续性,以及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大陆古生物的相关性等事实,认为地壳的硅铝层漂浮在硅镁层之上,大陆曾经大规模地水平移动过。在2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是一块统一的连续体,叫“泛古陆”。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加上日、月引潮力的作用,自2亿年前的中生代开始,漂浮在硅镁层上的硅铝层逐渐自动向西移动。到第四纪初期,形成现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轮廓。大陆漂移说问世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自20世纪60年代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提出后,大陆漂移说重新被人们所重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轮滑技术的交流
- 快乐的中秋节
- 秋天
- 借书
- 邻居奶奶爱数钱
- 仙境般的兴庆湖
- 我的小天地
- 原山国家森林公园
- 秋天的校园
- 哆啦A梦
- 球迷表哥
- 我是一片云
- 秋天的校园
- 春天的踪影
- 小狗点点
- 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品牌创新策略分析(1)
- 论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之可行性(1)论文
- 浅谈对侦查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1)论文
- 论我国物权法中设立居住权的必要性(1)论文
- 农民权益保障视野下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重构(1)论文
- 谈《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制度(1)论文
- 论析司法谦抑及其在美国司法审查制度中的实践(1)论文
- 试析行政合理性司法审查刍议(1)论文
- 论析我国反补贴案件的司法审查制度(1)论文
- 浅谈对学校内部管理行为的司法审查(1)论文
- 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理性思考(1)论文
- 欧盟并购司法审查制度论析(1)论文
- 中国两大白酒企业集团品牌战略的比较与分析(1)
- 关于创新我国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1)论文
- 谈构建中枢机场的初期价格营销战略(1)
-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杂谈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5
- 《毛主席在花山》课文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5
- 《毛主席在花山》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 《毛主席在花山》句段赏析
-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6
- 《毛主席在花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建议
- 《毛主席在花山》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 《毛主席在花山》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毛主席在花山》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毛主席在花山》词语
- 《毛主席在花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毛主席在花山》词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