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7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提高利用课外资源,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深刻含义,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下幸福地成长,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老师这儿收集到了几幅感人的画面(放课件,师解说),看到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呢?
生:他们很可怜,我们同情他们。。。。。。。。
师:战争是多么残酷呀!它夺走了多少无无辜人的生命。今天,让我们来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仔细品味,用笔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
二、多方朗读,读中感悟
师:同学们读书真认真,通过读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你能说说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吗?
指生读句子。
通过学生朗读的句子,追问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试读,再评价。
师: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说什么?他在说什么?
生:他在说:“和平。”
(课件出句子)自由读,体会这两个句子的异同?
学生自由谈。
师引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学生齐读,教师板书。
师:课文中还有哪儿使你深受感动呢?
生:爸爸的为人让我深受感动。
师:如果有这样的爸爸,你会感到怎样?
生:感到自豪。
师:请你试着再读一读。(学生自评)
生:我的爸爸很优秀,从“两年以前,我的爸爸做为一名。。。。。。。”看出来。
师:你读得真不错,从你的朗读中,我确实感受到了爸爸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才。可是战争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因此,我们不要战争,要(和平)。
三、自主探究、体会情感
多媒体展示“世界并不太平。。。。。。”一段,指生朗读。
1、“和平之花”是什么?“和平之花”为什么是娇嫩的?
2、你能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说明世界上不太平的事件吗?
小组学习,全班交流
教师也收集到了一些资料,展示给大家看看。让我们感受一下战争的炮火。<板书>
现在,让我们和雷利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共同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生齐读)
四、拓展实践,升华情感
1、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
2、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写封信;为战区孩子献爱心;努力学习。。。。。。。
3、总结升华。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应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做一名维护和平的使者。为了制止战争,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齐读:“让二十一世纪。。。。。。人类家园”)
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和平!)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为世界)和平!!!(为家庭)和平!(为国家)和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喜欢
- 冬
- 千佛山
- 种绿豆
- 小猫和蛇
- 桃源洞的一线天
- 妈妈的礼物
- 小豆芽儿
- 月光下的乡村——改写《西江月》
- 秋爷爷的杰作
- 夜行黄沙道中——改写《西江月》
- 我的成长故事
- 种绿豆
- 美丽的校园
- 角落里的花
-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3)法学理论论文(1)
-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7)法学理论论文
-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8)法学理论论文
-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2)法学理论论文(1)
-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16)法学理论论文(1)
- 我国医疗保险的现状和问题(4)法学理论论文(1)
-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5)法学理论论文(1)
-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 混业经营模式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3)法学理论论文(1)
-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1)法学理论论文(1)
-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13)法学理论论文(1)
- 我国当前影响独立审判的原因与对策(2)法学理论论文(1)
- 我国医疗保险的现状和问题(3)法学理论论文(1)
- 《乌塔》说课设计
- 《乌塔》教案一
- 《乌塔》教案二
- 《乌塔》教学设计之五
- 《乌塔》教学设计之四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乌塔》综合资料 预习解析1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 《乌塔》教学杂谈
- 《乌塔》教学案例
- 《乌塔》教案 三
- 《乌塔》教学实录
- 《乌塔》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 《乌塔》综合资料 预习解析2
- 《乌塔》一课教学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