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4
《开国大典》教学建议1
1、本课可采用“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想象场景,体会感情──感情朗读,积累拓展”的基本过程组织教学。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收集与“开国大典”有关的材料,如《开国大典》等电影,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供学生阅读或观看,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帮助学生去体会这种思想感情呢?一是要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如上述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意义有所感受。二是要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感悟人们的思想感情。如“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可扣住“直奔”一词,“直奔”是什么情形?人们为什么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从中感受到什么?又如“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可扣住“两股红流”、“流去”,“两股红流”指的是什么?把游行队伍比成“两股红流”,并说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三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会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要注意和想象场面情景有机结合,读读、想想、读读,在读好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而朗读全段、全篇。还要注意把握好感情基调。从全课来讲,感情的基调是兴奋、激动、自豪,但各个部分的侧重点不同,语调也略有变化,如第一自然段适宜用庄重而平直的语调朗读。
3、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学时,主要从二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感受。一是从人民群众的表现中来感受。可以在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感情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从中还可以感受到什么”。如“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这些句子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领袖毛泽东的拥戴,同时也衬托出了人民领袖的高大形象。二是抓住文中那些直接描写毛泽东言行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在电视(影)、图书中看到的毛泽东的形象,边读文中的句子边想象,读、想后讨论: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本课的生字较多,“擎”应读“qíng”, 不要读成“jìng”;“钮”、“聂”的声母是“n”,不要读成“l”;“诞”,应读“dàn”,不要误读为“yān”。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应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擎”、“瞻”。这两个字笔画数较多,可以从字意入手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这两个字在田字格的摆法,教师也要指导,让学生不仅能写这两个字,而且能写好这两个字。本课的生词,可以分类解决。一类是专用名词,如“典礼”、“电钮”、“观礼台”,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这些词语的意思,或者布置学生预习时查字(词)典解决。另一类词语,如“庄严”、“欢呼”、“四面八方”,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加以解决。
5、课后安排了三道练习题:
第一道题提出了读的要求,并要求学生想想课文的记叙顺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本课的主要内容,以下的归纳供参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然后,升国旗。升旗以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还有人民空军的飞机。阅兵式之后,开始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天安门广场。
第二题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们的心情,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第三题是背诵、抄写,可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完成背诵、抄写任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的圣诞晚会
- 优秀生的烦恼
- 记一次有趣的家庭活动
- 感动
- 醒悟
- 发试卷
- 周末
- 我这人真是……
- 童年趣事
- 讨厌蚊子
- 运动会
- 成长=快乐 烦恼
- 给虾开膛剖肚
- 这里的风景独好
-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
- 浅析汉字识别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档案管理论文(1)
- 受托责任观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评价和控制
- 浅谈发电企业所属的多经公司如何做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 浅议电子档案的整理与保护-档案管理论文(1)
- 浅议高师钢琴学习者元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 教育系统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
- 论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图书馆管理论文(1)
- 浅谈在探索中前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论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比较与改进
- 探析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人员人格塑造探析
- 网络环境下的档案创新服务-档案管理论文(1)
- 中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规范比较
- 论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概念框架
- 《在山的那边》结构分析
- 《在山的那边》词义辨析
- 读《在在山的那边》有感
- 《在山的那边》典型例析
- 海中听海
- 《在山的那边》读后感
- 读《在山的那边》有感
- 《在山的那边》读后感
- 目标在远方
- 《在山的那边》词语解释
- 《在山的那边》学习步骤
- 《在山的那边》重点难点
- 《在山的那边》学法导引
- 地之子
- 《在山的那边》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