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8
《永生的眼睛》教学实录
学情分析:经过三年多的积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强了,他们能自觉做记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学句。在阅读中能通过做批注、自读自悟等学习方式,使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更趋于个性化,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学习目标:
1、认会写会10个生字,理解积累“振聋发聩、栩栩如生”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也是有意义的。”这句话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调查搜集有关捐献角膜的资料,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搜集信息
1、调查采访:你周围的人对捐献角膜等器官有什么看法?
2、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有关捐献角膜的知识、史料。
二、揭题导入,初读课文
1、板题,读题。
2、学生自由读文后,“开火车”读,力求把字音读准。
3、同桌互读互查,交流对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的理解(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不懂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读后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生:琳达的母亲、父亲和女儿在他们死后都把眼睛无偿捐给了他人,琳达得到受助者深深的敬意与谢意。
2、再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表格,理解文章脉络。
1965年炎热的夏日 母亲因病去世 父亲给“我”上了一课
1980年的一天
1986年的这一天的两周
又三周后
同桌交流后指名交流评议。
四、细读课文,读中悟情
1、谁的眼睛是永生的?你从“永生的眼睛”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段后,细细品读,将自己的体会记在书上。
同桌互相交流讨论后指名说。
生1:我认为是父亲的眼睛永生了,从他说的话中,我懂得了帮助别人是最有意义的。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父亲的话(4、5、6、7自然段),结合你们课前的调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生读后,同桌交流调查体会后指名说)
生:现在有许多人都不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可琳达的父亲能这样想,确实令人敬佩。
生:我在调查时很多人不接受我的采访,他们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事,现在读了“父亲”的话,我感受和体会到他们给予别人的是一份多么无私崇高的爱啊!
师:大家的发言令老师感动,你们经过自己亲身体验真正理解了琳达一家人的心愿。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父亲的心愿呢?
生:我的眼睛能给失明的人带来光明,那将是多么快乐的事。
生:我认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能够帮助他人。
生:别人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师:同学们都能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这很好。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父亲的话吧!(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生2:我认为温迪的眼睛是永生的眼睛。小温迪虽然去世了,但她的眼睛使两位盲人重见天日,这两位盲人因为有了温迪的眼睛,他们的生命从此有了光彩,生活充满了阳光。
师:说得不错。让我们一起读读写温迪的段落(9―15),再体会体会。(学生个人读后指名读)
师:再读读温迪和妈妈的对话,想想如果你是小温迪你会怎么做?(同桌讨论交流后指名说)
生:如果是我,我想我会很害怕的,根本不会想到要把自己的器官献给别人。
生:我想我会很不理解外公的做法,不过学了这篇课文后我会象温迪一样乐意把眼睛送给失明的人。
师: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的温迪他们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
生3:读了这篇课文,我最敬佩的是琳达,她能将自己父亲和女儿的眼睛无偿捐献,这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
3.再读你感受深的句段,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用适当的语气读。
五、拓展延伸,整合信息
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整理成书面形式,在班内评比展览。(提示:可以是调查报告、倡议书等)
教学反思:
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在课前展开调查访问、搜集资料,了解到捐献器官在中国面临着重重困难,身边的许多人不愿意捐献器官导致器官供体严重缺乏,患者的迫切需求与人体器官来源十分紧张形成重大的矛盾。有了这样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学生自然会对琳达一家人产生无限敬佩之情。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训练学生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整合、梳理自己获取的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结束后,以教材为依托,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确立探究的主题,从解读文本成为“读者”到感悟课文成为“学者”,最后提升认识成为“作者”的过程中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训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玉湖公园的郁金香
- 我被称为“幸运之手”
- 一件高兴的事
-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巴学园”
- 减肥
- 一件后悔的事
- 春天的使者——燕子
- 我喜欢微笑
- 续《巨人和孩子》
- 蚕
- 浏阳之旅
- 一件后悔的事
- 快乐的一天
- 照片背后的故事
- 小木偶的故事 续集
- 大学生社团申请成立书
- 公司试用员工转正申请
- 十佳宣传委员评选申请书
- 优秀班集体申请书
- 大二学生国家奖学金申请书
- 贫困助学金申请书
- 2011年助学金申请书
- 减免学费申请书
- 公司技术部试用员工转正申请
- 国家助学奖学金申请书
- 大学生国家奖学金申请书
- 青年志愿者申请书
- 医疗救助申请书
- 大学学年奖学金申请
- 优秀团干部申请书
- 正义之平等与自由解读法学理论论文(1)
- 国企改制中法律问题初探(2)法学理论论文(1)
- 浅析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法学理论论文(1)
- 论女性犯罪的原因法学理论论文(1)
- “新官”能否理“旧账”?
- 事实的法律追问
- 关于校园赔偿案件处理的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 简论各民族共创中华法律文明 (2)法学理论论文(1)
- 正义之平等与自由解读(4)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学近代化论考 (2)法学理论论文(1)
- 税收执法主体及执法权限问题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 正义之平等与自由解读(5)法学理论论文(1)
- 德治:推动民族法学发展的新动力(2)法学理论论文(1)
- 龙勃罗梭:天生犯罪人论(3)法学理论论文(1)
- 正义之平等与自由解读(11)法学理论论文(1)
- 《鸟的天堂》教案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之一
-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A、B案)
-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之一
-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之一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
-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之一
-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 《打电话》A、B案
-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之一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之一
- 《绝招》教学设计
-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之一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