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6
《桂林山水》学习目标和教材解读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材解读:
一、课文简说
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接着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用“感觉不到流动”突现“静”;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用“一块无瑕的翡翠”形容绿,而后以自己坐在木船上的感觉,再现漓江之水的风姿。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文章的末段描绘了山和水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加上空中的云雾,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点缀其间,交织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二是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⑴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无瑕的翡翠”是说十分纯洁,没有任何斑点的绿色宝石。为什么把漓江水比作是“无瑕的翡翠”呢?这是因为漓江水深、水清,水深使水面呈现绿色,加上两岸青山的映衬,更是一种深绿的颜色。由于水清、水绿,映入作者眼帘的漓江水似乎是一块纯粹的碧玉。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与珍爱之情。
⑵ 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这句话写出了桂林一带的山别具一格,山与山之间是各不相连,自成一峰,给人的感觉是拔地而起,正如文中以新生的竹笋为喻,好像是从地下突然冒出来的感觉。山的形状各异,像……像……,无法说尽,因而用“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作概括,恰到好处。
2、对词语的理解:
兀立:高耸直立,形容山势的险峻。
嶙峋:形容山石突兀的重叠。
连绵不断:指山脉河流连接不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生活简朴关心他人
- 读《十万个为什么》(动物卷)有感
- “灿烂的季节”观后感
- 读“小美人鱼”后感
- 我
- 爸爸的脸
- 学会了洗红领巾
- 读《西游记》
- 我的爸爸
- 读《百科全书》有感
- 我的自画像
- 我的妈妈
- 我的爸爸
- 我
- 我一家子
- 医药产品的品牌定位策略
- 在竞争中打造企业领导品牌
- 网络广告投放原则浅议
- 谈现代商业广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 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组织模式的探讨
- 广告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
- 信息交流、组织能力与产品创新的关系研究
- 试论广告文化说服
- 内蒙古最有价值品牌分析与评价
- 指向广告的态度及其成因分析
- 从农产品市场看品牌经营
- 品牌管理的魅力
- 广告设计的定位策略
- 浅谈网络广告信息传递认知模式
- 广告创意定位理论及应用策略
- 巧·活·实──《惊弓之鸟》教学片断赏析
- 《惊弓之鸟》课后反思
- 《惊弓之鸟》教学案例
-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 “嘣”字传神奇色彩
-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 《惊弓之鸟》教学杂谈
- 《惊弓之鸟》教学案例
- 《惊弓之鸟》案例评析
- 《惊弓之鸟》教学随笔
- 《惊弓之鸟》教学实录
- 《惊弓之鸟》片断赏析
- 激趣导读把朗读教学落到实处──《惊弓之鸟》评析
- 《惊弓之鸟》课堂实录
-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