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5_《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5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5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它是我们前进的目标,能把你的志向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吗?(生畅所欲言。)好!立志成才,从小做起。(师板书:15立志)今天,我们在这里认真读书,就是为实现美好的志向而努力。早在1910年的一天,东关模范学校的课堂上,校长和一群孩子们也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新课

(一)自学

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学生评议,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生字卡片测识字情况,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

(二)交流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整体感悟,综合探究。

1、自读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2、自主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读文,交流读文所得。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以不同的方式(如:齐读、轮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等)读文,自主学习中感悟文章情感,感知文章内容。组内汇报**读文所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质疑。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并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老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4、说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

(三)诵读

通过诵读,感受周恩来年少而志高远的胸怀和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分角色读文。

(四)识字

1、测读本课需认识的生字,尤其是黑板上学生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测生字,全会读得两颗星,个别不会的得一颗星。课下互相帮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内容,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3岁的周恩来从小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个真实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是中国人,要为我们的祖国强大而发奋学习,为祖国的明天尽一份力量。这是一位伟人的满腔热情,你们能读读吗?

(一)交流

再次感知课文。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谈一谈你的感受,说一说你的志向。

3、用“立志”造句。

(二)写字

1、巩固字音,理解字义。认读9个生字并扩词。

2、交流识记方法。

3、学习书写。注意提示学生“且、顾、略、微”这几个字的书写要点。

(三)练习

1、与同桌读一读这些词语,再选择其中的5个听写下来。

崛起 年龄 微笑 思索 恩情 其中 浓眉大眼 若有所思

2、写一写:为而。

练习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板书设计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从小立志

周恩来**报效祖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母爱的伟大
给小偷们的一封信
开心果
我的邻居黄阿姨
一个淘气的小男孩
成长的故事
我的好爸爸
瞧,我们这个班级……
凿石梯的老伯
妈妈的爱
我佩服“棒棒”
我的聋子外公
体验盲人
邻里之间
谈谈教学中的人际交往
构建校园网络的几点思考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任务导向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浅谈人本主义恶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磨炼教育小目标自我管理的尝试
新世纪高校培养目标与“两课“内容的改革
《一身是胆的工人代表》教学设计
化被动为主动,促进双边教学活动
探索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哲学与教育经济学(下)
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研究
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信息教学技术设计
全球化背景中的公民与公民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演变和形成
细微处去探究平凡中见感动──《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案例及反思
利用录音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少年闰土》课例
抓住人物描写示范点,进行读写结合──《少年闰土》课后反思
《少年闰土》教后反思
《少年闰土》课后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教后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读写相长──《少年闰土》案例分析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读写”结合的教学案例
《少年闰土》课后反思
还语文教学一份乐趣──《少年闰土》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