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1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复述课题《长城》,全体齐读课文。
(回顾第一节课学习内容。)
2、学生自由汇报第一课时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和新词。
3、看一看,说一说:
本课有几幅图画和几段文字?主要画了什么,写了什么?
(学生只能从大概意思上谈一谈,不会说得太清楚,那是因为他们还缺少细致品读本文的训练过程,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来仔细观察图画的区别之处和仔细阅读课文内容。揭开新课学习活动的开始。)
4、导语:
《长城》一课的图文是怎样结合的,我们还要通过仔细观察和阅读来深入研究。
二、读文品悟
1、整体感知图文意境:
⑴ 观察两幅图内容的异同之处,谈谈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是什么?
(学生对长城的照片、图画并不陌生,如果独立观察有困难,还可以随时组织学生同桌合作研究,说出两张照片是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拍下来的,第一幅是远望长城,第二幅是走上城墙近看长城。给人的感受也不相同。远望长城,气势雄伟,跨越崇山峻岭。走上长城,看清了长城的建筑结构,既宽敞又结实,设计得科学合理。引导看图,使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增加,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要读文的兴趣,继而引领学生深入课文,品读语言之妙用,便顺理成章了。)
⑵ 再来细读课文,看一看文章是怎样描写这两幅照片内容的。
(图文对照,运用看图学文,学生会迅速走进课文,走进情境,寻到行文思路,即: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与描写。)
⑶ 小结:
这种有顺序的观察与描写,不仅使人感到清晰可见,而且又能使文章详略得当。看看文中详写了远景还是近景?
(近景)
为什么这样写?
(近景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城墙上的结构怎样,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建造长城。)
2、阅读感悟重点语句:
⑴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体会:
远看长城是什么感觉?用文中字词来表示:
① “像一条长龙”,用恰当的比喻手法,“崇山峻岭”和“蜿蜒盘旋”更突出了长城尤如一条长龙的样子。
(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看到的长城什么样。)
② “从……到……,有……里”。用这样的填空形式,强调出此处数据的使用恰当,询问两关在中国地图上的大约位置是哪里?(使用教具地图)师指导学生了解长城的大致走向。
背诵:
全段共两句话,第一句说长城的样子像什么?第二句说长城的具体位置从哪里到哪里?
(学生看第一幅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⑵ 自读第二自然段:
体会:
这里描写了哪段长城?近看长城什么样子?
(八达岭长城,高大坚固)
为什么说它是高大坚固的?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体会“巨大的条石”、“城砖”等建筑材料的坚固和结构设计的合理坚固。师生试画长城简图。)
板书:
城墙顶上──铺着平整,像马路。
城墙外沿──垛子,了望口,射口。
城 台──每隔三百多米。
过渡:远看长城的雄伟,近看长城的坚固,使每个登上长城的人都会产生一种感慨,你知道是怎样的吗?读一读下文你就明白了。
⑶ 有感情地朗读后两段:
说一说你对哪句话还不够理解。
(学生用朗读去体会作者当时产生的感慨,要比教师用讲解阐述的看法更易于学生接受,而且学生一定会对“智慧”、“结晶”一类的词感到奇怪,尤其“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这类说法,他们也不敢只留于表面来理解长城的长。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谈谈自己的不同见解。)
⑷ 提出问题:
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讨论并用已知的有关长城资料和本课图文来证明。
三、总结延伸
读了《长城》一文,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此时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从本节课掌握的知识点和情感体验上总结。)
四、课后巩固
1、继续朗读和背诵课文。
2、从不同角度画长城。
3、搜集与长城有关的信息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长城(世界历史奇迹)
远看 像长龙,从……到……“雄伟”
墙顶:铺着、平整、像马路
近看 墙边:垛子、了望口、射口“坚固”
城台:(每隔三百多米)
联想: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
【教后反思】
新课标提出要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1、复习引入的方式有所改变:
以往开课后教师直接采用提问式分别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语和理清文章脉络。而今我采用学生齐读课文,整体回顾,再自由汇报的方式,既检验了上一节课所学所悟,又发挥了学生主动复习的情趣,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现机会,更有利于新课教学的开展。
2、教学思路遵循人的思维习惯,从整体感受到局部探究,最后再回到整体感悟的高度,使知识形成体系,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
3、依据教材为例,合理安排学习方式:
如本文的四段内容各具特点,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第一段描写长城远景,文字简短、凝炼,适宜背诵。第二段描写长城近景,介绍详尽,方位明确,最能突出长城设计和建造的精良,适宜研读、绘图。第三段抒发了作者登长城的感慨,适于读中体会。第四段内容是对长城存在的意义进行高度概括和赞叹,最适于发挥学生的拓展思维,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因此,采用了讨论学习的方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天上一家人
- 洗抹布
- 我爱秋天
- 给刘翔的一封信
- 我的小房间
- 神奇的大树
- 香蕉
- 我的同学
- 送温暖
- 小鸡过河
- 肯德基储蓄罐
- 铅笔和橡皮
- 雪
- 玩飞车
- 美丽的桔苑广场
- 教你写入团申请书的规范格式
- 怎样写好学生版的入党申请书
- 讲话稿和发言稿的区别
- 入党申请书中自己的情况怎样写?
- 入党申请书正式格式和注意事项
- 涉外合同的写法
- 详解如何写好事迹材料
- 2012年最新入党转正申请书格式
- 秘书写作意化的关键
- 怎样写好商业计划
- 入党志愿书的填写方式
- 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自我鉴定
- 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实践报告
-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注意哪些问题
- 解说词的含义与写法
- 新建配网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 某广场电气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人民政府住宅楼电气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电气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浅谈公路工程项目投标中组织和决策问题(1)
- 电力载波遥控报警器
-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专业就业前景
-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1)
- 加快物流中心建设提高物流综合效益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就业前景
- 电缆屏蔽
- 临时用电监理细则
- 关于公路工程建设中业主、监理、承包商的行为规范探讨(1)
- 某工程临时用电监理细则
- 送电线路监理工作总结
- 《乌鸦喝水》教后有感
- 《称象》教学设计十三
- 《称象》教学设计九
- 《称象》说课设计
- 《称象》教学设计四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七(第二课时)
- 《称象》教学设计十二
- 《称象》教学设计五
- 《司马光》说课设计(第二课时)
- 《乌鸦喝水》教学评析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八(第一课时)
- 《称象》教学设计十一
- 《称象》教学札记一
- 《称象》纸片教具的制作和使用
- 《称象》教学设计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