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3
《长城》教学设计5
【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了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南面百、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初读长城介绍纪录片、国歌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导入,初读课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看看。
2、据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二、再读课文以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
圈出生字,认读生字
2、用“ ”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们。
3、重点点拨:
⑴ 字形:
隔 砖 旋
⑵ 字义:
垛口 瞭望 射口
三、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
1、准确。
2、通顺。
第二课时
一、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影片,整体感知
老师激情导入课题:
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简短的纪录影片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长城吗?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
气魄雄伟
17、长城
伟大奇迹
二、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
1、出示重点词句、质疑: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针对这个评价,你能提出哪些关键问题供大家学习讨论?
(学生提出问题)
2、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 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个问题,发表见解。
(引导学生说出长城的长、高、弯、坚固。引导学生细致读课文,全面考虑问题,并鼓励学生从自备资料中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补充。)
⑵ 品读课文,读出理解:
你能通过朗读反这种气势表达出来吗?
⑶ 再次观察文中插图:
以小导游的身份,指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气魄雄伟。
3、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过渡:
长城仅仅中为它的气魄雄伟就被称为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吗?你能用书上一句话概括出其他原因吗?
(指名说)
⑴ 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迈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⑵ 齐读:
从这句话里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赶紧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
(互相交流)
⑶ 班内交流:
指名谈谈自己的看法、想法。
⑷ 让我们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这句话。
四、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指导学生整体认识。)
2、激发自豪之情(播放国歌):
长城,己被写过了国歌之中,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让我们一起来唱响国歌。
3、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说的?有什么想写的?
【板书设计】
17、长城
伟大的奇迹 气魄雄伟
血汗与智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未来的衣服
- 电话的自述
- 未来的汽车
- 未来的汽车
- 未来的汽车
- 20年后的汽车
- 未来的衣服
- 假如我是魔术师
- 未来世界的机器人
- 电脑餐厅
- 两个家
- 雨
- 游天堂
- 未来的衣服
- 未来的房子
- 网络教育能否取代传统教育
- 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对策
- 向素质教育转轨要从制度层面上深化改革
- 分层教学综合探索
- 《母亲培育我成长》教学建议
- 课堂因你而动听
- 研究性学习”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角色观
- 三尺讲台,我和学生一起分享
- 新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发展策略研究
- 建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 拷问教育和教育拷问
- 研讨式教学与教师适应性研究
- 《辨别是非》教学设计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后记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 重逢小树林──《唯一的听众》后续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 一石激起千层浪──谈《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的小练笔
- 《别饿坏了那匹马》课后反思
- 理思路,说故事,提品位──《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感悟
- 《唯一的听众》相关链接
- 老人的启示──读《唯一的听众》有感
- 《别饿坏了那匹马》听课有感
- 老师,也要学会倾听──教《别饿坏了那匹马》后感
- 读《唯一的听众》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