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长城》教学案例与反思

《长城》教学案例与反思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0

《长城》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案例】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有两大成功之处:

〖片断1〗

教学伊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组长城的图片。学生看后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师:你能告诉我,你看到了有关长城的一些什么吗?

生:我看到了长城很长。

生:我要是能去亲眼看看该多好啊!

……

我趁机打出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美国前总统里根)

(运用图片的直观和名人名言导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急切地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长城的,他们的主动意识就尤其强烈,为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奠定了基础。“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我已经做到了。)

〖片断2〗

师: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

生:垛口、了望口、射口。

师:你能在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吗?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结合课文来说。)

垛子: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了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齿形墙总的称为“垛口”

师:请你们来画一下示意图,好吗?

指名上台画,并集体评议。

(这一环节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课前我一直担心显学生画不成,结果我找了三个同学上讲台上画,全对了,我想这是图文结合的效果。)

【本节课不近人意之处】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本着以读为本,让学生自读──评读──齐读,使学生从文字上体会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为了让学生更深地体会长城修筑的不易,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很多血汗,激情朗读前,我插叙了“孟姜女的故事”,本意是让课堂添加些色彩,但结果远在我想象之外。

此时,课堂基调却突然变了。学生听后“啊呀”了一声,在下面小声说:“秦始皇真残酷。”我立即感觉到情感注入错了,孩子们只看到了秦始皇的残忍,于是我立即又补叙了秦始皇是为抗击外敌而修长城,为的是保卫国家安全,可是,这些补充也没能扭转什么,当课末我让学生说“学了课文,你想说什么?”时,学生大多都是围绕秦始皇对劳动人民的残酷而谈。没办法,本来“拓展延伸”中我想让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知识和资料,以《中国人民的骄傲──长城》为题出一期板报,不得不改成“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还是其他什么呢?让学生收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文章,准备下一节课开辩论会。

【教后反思】

在这次教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图文结合(视频资料与课文语言结合)的效果是不可忽视的。同时,我更感受到补充材料对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的重要作用。一旦引导不当,会适得其反。如果在课前我能预想到学生会出现这一情况而“防患于未然”,那么,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不会是这样的了。课后我一直很后悔,是不是不该插叙那个故事,本文情感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是不是偏离了情感目标?可我设计此环节的本意不是这样的,哎,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谁的伞大
植树
春天
快乐的一天
植树节
春天里的发现
文艺委员竞选
踢足球的故事
 植树节
不能用鞭炮吓人
植树节
小丽植树
植树节
今天真快乐
我帮爸爸讲卫生
试论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的人本价值
基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方法研究
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无证诊所禁不绝的原因及治理探讨
浅谈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实践的丰富和发展
浅谈民主的理想与现实新论
邓小平对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论析公民法律文化与公民参与行政
从科索沃危机看美国世界战略
古田会议开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新篇章
东亚的政治权威与现代化
简析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基于抗震救灾精神的制度基础
关于发展廉价政府理论构建节约型政府
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发展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之二
《两只小狮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小伙伴》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之六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二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之八
《小白兔和小灰兔》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二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之七
《两只小狮子》第二课时
《两只小狮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一课时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三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
《小伙伴》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