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1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为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型为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图画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密切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揉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大胆设计了如下教学结构:
一、找长城,体察工程之宏伟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收集和阅读了有关长城悠久历史的文章及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让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一书,自带一幅《中国地图》。课堂上,教师首先出示中国地图,带了中国地图的学生展开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图中关于长城的符号标志,让学生仔细在地图中找一找,看一看,再从地图上找一找山海关和嘉峪关,数一数长城经过了我国的哪些省市。通过查找,学生弄清了长城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至河北山海关,沿途经过我国的甘肃、陕西、宁夏、山西、北京市,河北六个省市、自治区。东西长达一万三千多公里,又叫万里长城。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体验观察长城这一古代工程的宏伟浩大。从而为学生领悟古代劳动人民为此项工程所付出的辛劳作好了铺垫。
二、说长城,品味历史之沧桑
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和阅读的有关长城悠久历史的文章和民间故事,让学生讲一讲长城修建的历史。教师把关于长城的修建历史制成课件展示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一定的印象。此外还引导学生把收集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品味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这一历史的沧桑感,从而进一步感悟文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成里长城。”这句话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
三、画长城,领略工程之风彩
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除了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二幅图画,弄清八达岭长城的构造特点外,还要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所见到的长城结构,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动手画一幅有关长城结构的简笔画,并在图上分别标明“城墙”、“垛子”、“燎望口”、“射口”、“城台”字样。让学生通过绘画,栩栩如生的图片资料,真切领略到长城这一古代伟大工程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妩媚诱人的风彩。
四、做长城,感悟修建之艰难
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拓展延伸的练习。让学生准备好相关用具,学生分组动脑筋用不同的方式“做一做”“长城”。可用硬纸粘成“长城”。也可用麻将子砌成“长城”,也可用泡沫塑料拼成“长城”,还可用橡皮泥捏成“长城”。这样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扮演古代劳动人民,引导学生从自己“修筑长城”的辛勤劳动中,感悟古代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的艰辛,进一步体会文章之思想内涵。
五、写长城,理解文章之内涵
教学中,我设计了迁移性的练习:根据收集的资料,学生以“导游员”的身份写一份《长城解说词》,写一篇《我们做长城》的习作,每个学生写一篇《长城》读后感,先分组合作,后指句在班上交流,学生评议写得好的,教师予以奖励。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写长城,深入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增强学生民话自豪感,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和人文精神的陶冶。
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必将给生的自主学习插上羽翼丰满的翅膀,注入生机勃勃的活力。让他们尽情徜徉于人文精神的领地,真正感受祖国五千年博大精神的文化风韵,做一个个真正中华绚丽文化的继承者,乃至开拓创新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天的声音
- 冬天的雪
- 秋天
- 美丽的夜空
- 班级趣事
- 当爷爷不在我身边
- 一件小事
- 生活因挫折更精彩
- 快乐的事
- 眼中的老师
- 星星
- 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
- 妈妈,我生命中的太阳
- 我的母亲
- 妈妈
-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
- 广西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 农民的出路就是消灭农村,没有农村的农业更先进!
- 新农村建设打造中国现代化的基础
- “有序参与”与中国农民权益保障
- 关于农民减负的深层次问题
- 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
-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关注农民的生态权
- 不对等契约与地权改革
- 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 小城镇发展与农村现代化
- 农民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作用的反思
- 在乡镇体制改革中建立现代乡镇制度
-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 不会飞的鸟
- 一家人捧雏燕急追南飞燕
- 燕子为什么要南飞过冬
- 为树木播种的鸟类
- 《父亲和鸟》素质教育新学案
- 《父亲和鸟》词义辨析
- 他献出了“幸福鸟”
- 《父亲和鸟》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 《父亲和鸟》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鸟类的保护色
- 《父亲和鸟》近义词反义词
- 无言的爱
- 鸟类的“假牙”
- 《父亲和鸟》词语解释
- 《父亲和鸟》好词好句好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