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3
《搭石》说课设计1
今天,我说的《搭石》是人教版第七册教材中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因而,根据本课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用两个课时来完成。
我这里选的是第二课时。这课时要学的是第2~5自然段。
【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基本流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老师一边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一边介绍美景,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板书课题:21、搭石。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默读课文,让学生思考:我们这篇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段讲)什么是搭石;(第二段述) 摆搭石;(第三、四段写) 走搭石;(最后一段议) 以石喻人。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帮助学生了解大意,整体把握。
三、指导品读,示范学习
1、浏览课文,划出“文中那些让我们感到美”的地方。
(指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品析美。)
2、示范品读第三段:
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四、小结方法,自主品析
1、师生共同小结第三段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其他段落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并以“我是学习小能手”为竞争、激励契机,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下面三个问题作为学习的金钥匙,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⑴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呢?
⑵ 我能抓住哪些关键词句体会美呢?
⑶ 我怎样才能有感情的朗读呢?
2、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3、汇报学习成果:
⑴ 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⑵ 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②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⑶ 第五段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
五、课外拓展,即兴练笔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这时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指导学生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以及吸引他们的视线。板书注重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将“搭石,一道风景;走石,如画美景”这两句话分别做河岸。再将“默默无闻、互相礼让、尊老爱老”三个词板书在河中的搭石上,再现搭石的美,同时更凸现出人性的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家在苏州
- 说说我的家
- 我的妈妈
- 妈妈,我爱你
- 我的妈妈
- 我的一家
- 我的爸爸
- 我的弟弟
- 我的表妹
- 奶奶
- 我的爸爸
- 奶奶,我想你
- 我的外婆
- 表弟,我想对你说
- 我的爸爸
- 魏书生的做人哲学
- 教育评价及相关概念之辨析
- 网络对教育影响的对策探讨
- 浅析“教育产业化”和“扩招”
- 提高高考成绩的最佳学习方法
- 试析保送生制度中的舞弊问题
- 从04年政治理论试题看05年研究生考试
- 浅谈新课改下开放的科学教学
- 班级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分析
- 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
- 育人兮,须善铸魂
- 中国传统道德和谐思想的解构与现代道德教育模式重构探析
- 对学校实施健康人格教育的几点思考
- 高职学生人格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 再论教育技术新视点——推动教育技术领域建设
- 《跑进家来的松鼠》结构分析
-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反思
-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
- 感悟“喜爱”──《跑进家来的松鼠》案例反思
- 《最后一头战象》文章主旨
- 我是那最后一头战象──改写课文《最后一头战象》
-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反思
-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杂谈
-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反思
- “坦克”──战象
-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 《最后一头战象》相关链接
- 沈石溪简介
-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反思
- 松鼠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