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搭石》说课设计3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针对选编意图和我班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悟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体会到心灵之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学生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倡导个性阅读,珍视独特体验。
一、以“美”贯穿课堂始终
从本质上讲,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搭石》一文截取了农村生活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开始就让学生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搭石美的句子,再投下引子“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二、积极创设情境,感受由“搭石”所蕴含的美
为了让人物形象在脑际丰富起来,为了让学生对“搭石”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教学中,我们运用多种手段。如在让学生体验“调整搭石”画面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当老人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出示句式:
1、当上了点年岁的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他不由停下匆匆的脚步,心想:( )。他不仅这样地想着,还这样地做着。
2、他先( ),接着( ),然后( )直到满意才离去。又如在感受“协调美”中,我让一组的学生开小火车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语速一次比一次快。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协调有序”再如体验“敬老美”中,我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一做年轻人。过了小溪后问他“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又引导学生说,“这个老人年轻时肯定也……”“这个年轻人老了以后,肯定有……”这样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但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请在座的各位老师指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14岁抒情曲
- 青春随想
- 青春随想
- 学会善待他人
- 青春随想
- 善待他人
- 青春的心
- 理想,不灭之灯
- 学会善待他人
- 学会付出学会善待
- 青春字母剧
- 青春随想
- 合作
- 青春随想
- 合作
- 高速公路绿化草皮品种的选择
- 植物与园林的季相景观
- 国外城市群交通圈层比较研究
- 园林施工自然式植物配置五项原则与十八字要领
- 园墙在中国古建中的价值
- 北美别墅的概念、特点和主要风格
- 该消失的街区—昆明城市核心区街道与建筑空间关系解析
- 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 建筑艺术与自然环境分秒同步
- 建筑安装业的计税依据是什么?
-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 园林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的艺术景观
-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探讨
- 滨海森林公园浴疗区绿化与土壤改良
- 国内建筑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 《大自然的启示》作品介绍
- 《大自然的启示》考点练兵 阅读篇
- 《夜莺的歌声》老师语录
- 《大自然的启示》考点练兵 积累篇
- 《大自然的启示》趣闻故事
- 《夜莺的歌声》作品介绍
- 《夜莺的歌声》重难点分析
- 《夜莺的歌声》重点字词梳理
- 《大自然的启示》美文欣赏 麻雀
- 《大自然的启示》重点问题探究
- 《夜莺的歌声》考点练兵 积累篇
- 《大自然的启示》范文习作
- 《大自然的启示》整体阅读感知
- 《大自然的启示》相关链接
- 《大自然的启示》随堂练习 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