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7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10分)
fā shān tī
开 ( ) ( )掉 ( )客
qià cí lián
融( ) ( )语 窗( )
二、花儿朵朵(照样子加偏旁,组新字)(16分)
例:扁(骗)
扁( )( )( )( ) 军( )( )( )( )
巴( )( )( )( ) 兆( )( )( )( )
三、点球大战(选词填空)(12分)
推荐 评选
1、经语文老师的( ),我的一篇作文在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2、上学期,他被同学们( )为“三好学生”。
果然 居然
3、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 )要见一下初中生!
4、他说今天要来,( )来了。
修改 改正
5、发现错误,要立即( )。
6、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 )。
四、我当小裁判(把括号里不能搭配的词,用“/”划掉)(12分)
交谈(融洽 恰当) 爱惜(树木 粮食) 动作(优美 优秀)
挡住(视力 视线) 讨论(强烈 热烈) 改正(问题 错误)
B级重点难点过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五、啄木鸟门诊(修改病句)(15分)
1、我非常庆贺,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夸耀我们进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子上到处满是红色的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到家,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一长假,去旅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文内容我熟悉(按要求作答)(35分)
1、刚进里院,一墙( )的爬山虎( )眼帘。夏日的( )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 )的,像( )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 )着,( )着迷离的光点。
⑴ 根据课文填空。(4分)
⑵ 如果把上面这句话改成“刚进院里,我就看见一墙碧绿的爬山虎,觉得一下子凉快了许多”可以吗?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6分)
“干净”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 )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 )以及( ),如春风拂面。
⑴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⑵ “拂”指( ),“春风拂面”指( ),形容使人感到( )。作者运用了( )修辞手法,更形象地表达出了对叶老先生的感受。(8分)
4、落日的( )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 )。如同一片( ),( )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 ),显得( )。
⑴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⑵ 请你用“如同”写一句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书谜的我
-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 爸爸、妈妈的唠叨
- 一件有趣的事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爷爷,谢谢您
- 我爱家乡的苹果梨
- 我的发明
-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 假如我会变
- 未来的汽车
- 我爱我家的玫瑰花
- 故乡的杏子
- 阳光下,我们快乐成长
- 快乐的节日
- 浅述西方歌剧及其历史形成
- WAP环境下的服装销售培训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 浅谈水彩画的发展与水色语言(
- 认知语言学架构下的修辞学研究
- 探析景观的科学与艺术
- 静态与动态:论汉英中性词的语义偏移
- 关于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演变及思考
- 公共空间在媒介化社会中的变迁
- 浅议服装销售技巧
- 基于从徐渭与梵高的绘画艺术比较浅析中西绘画语言形式
- 在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如何加强营销管理
- 分析食品包装方式教学路径
- “新感觉派”小说中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 浅谈《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浅谈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定位的思考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及反思
- 《乌塔》教学设计谈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2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后记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 《乌塔》一课的听课感想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后记
- 《乌塔》想到的
- 《乌塔》让我尴尬的一课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3
- 《乌塔》教学反思2
- 《乌塔》教学反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