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燕子》有感
《燕子》节选自著名作家郑振铎的散文《海燕》,现已成为小学教本中的经典文章,原浙教版、上海版、人教版等皆选用过此文。本人也多次上过《燕子》,但今年捧书朗读,却总感觉很不是味儿,似乎缺少了原来那种行云流水的飘逸感。
对照作家郑振铎原文及原浙教版改编文章,发现人教版教材又作了较大的改动。但我认为有几处修改似有不妥:
一、教材中“……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而原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
理由:原文语言精炼,动感十足,燕子飞行时的轻灵敏捷淋漓展现;而教材中的语句则略显拖沓冗长,读起来缺少了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缺少了那种声犹在,燕已飞的时空想象感,特别是最后的“边”字,读时非常拗口,窃以为纯属多余。
二、教材中“……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而原文中“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的荡漾了开去。”
理由:原文中的“小圆晕”不仅写出了波纹的细小,突出了燕子沾水那瞬间时的轻盈迅捷,还真实地再现了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的绚丽色彩。而教材中的“波纹”则缺少了这种如幻的色彩美感。
三、教材中“……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而原文没有此句,但袁微子老先生改编的原浙江版教材中是“……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理由:袁老先生改编的原教材中用一个比喻句“像正待演奏的曲谱”描绘出了燕子停于电线的动人形象,与原文清俊秀丽,真率质朴、简洁明了的语言相融和,而本教材连用两个比喻,以我的理解,后一个比喻只是前一个比喻的诠释补充,不仅给人拖泥带水之感,而且文中明确指出“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减弱了文学作品的想象空间,束缚了学生自由想象的余地。
本教材做如此大的改动,我想编者无非是让文章变的浅显易懂,适合三年级学生的阅读。但浅显不等同于浅俗,易懂不等同于平庸。读本教材的《燕子》,总有腰斩经典、削足适履之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的一天
- 下课啦
- 我们爱春天
- 下课啦
- 下课啦
- 春天来了
- 我眼里的春天
- 摔跤了
- 我的自画像
- 摔跤了
- 下课了
- 下课啦
- 打针
- 雷锋叔叔的故事
- 帮妈妈洗碗
- 企业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刍议(1)
- 计算机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应用(1)
- 在反倾销中对会计的作用分析(1)
- 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框架(1)
- 对生态会计的几点思考(1)
- 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及防范(1)
- 对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问题探讨(1)
- 信息成本核算初探(1)
- 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应用中的思考(1)
- 关联方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粉饰会计报表的识别(1)
- 浅谈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1)
- 当代管理革命及IT技术的发展对会计的影响(1)
-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分析的影响(1)
- 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会计处理比较(1)
- 浅谈新会计准则之投资性房地产(1)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 《称赞》
-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 《找春天》教案
- 《北京》教学设计
- 《风娃娃》教学设计
- 《称赞》教学设计
- 《看雪》教学设计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
- 《葡萄沟》教案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