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雷雨》美文赏析之二
雨和瓦
苏童
20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雨点落在更早以前出产的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矫饰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乖张喜怒无常,突然地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见郁积在屋檐上的雨声听凭惯性滴落在窗前门外,小心翼翼地,怀着一种负疚的感觉。这时候,沉寂的街道开始苏醒,穿雨衣或者打雨伞的人踩着雨的尾巴,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个什么声音在那里欢呼起来:雨停了!回家了!
智利诗人聂鲁达是个爱雨的人,他说,雨是一种敏感、恐怖的力量。他对雨的观察和总结让我感到惘然。是什么东西使雨敏感?又是什么东西使雨变得恐怖?我对这个无意义的问题充满了兴趣。请想象一场大雨将所有行人赶到了屋檐下,请想象人们来到室内,再大的雨点也不能淋湿你的衣服和文件,那么是什么东西替代我们去体会雨的敏感和恐怖呢?
有一年夏天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准备练习跳水的时候,我头一次注意到我家屋顶上的那一片蓝黑色的小瓦,它们像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显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壮美。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次奇特的记忆。奇特的还有那天的天气,一场暴雨突然来临,几个练习跳水的男孩干脆冒雨留在高高的仓库顶上,看着雨点急促地从天空中泻落,冲刷着对岸热腾腾的街道和房屋,冲刷着我们自己的身体。
那是我唯一一次在雨中看见我家的屋顶,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雾气就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害的一方。肉眼看见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因为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而屋檐上的瓦棱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我第一次仔细观察雨水在屋顶上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新的发现: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
说起来是多么奇怪,我从此认为雨的声音就是瓦的声音,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唯心的认识,这种认识与自然知识已经失去了关联,只是与某个记忆有关。记忆赋予人的只是记忆,我记得我20年前的家,除了上面说到的雨中的屋顶,还有我们家洞开的窗户,远远地,隔着茫茫的雨帘,我看见了母亲,她在家里,正伏在缝纫机上赶制我和哥哥的衬衣。
现在我已不记得那件衬衣的去向了,我母亲也早已去世多年。但是20年前的一场暴雨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恐怖的事物;假如你母亲曾经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
这就是我对于雨的认识。
【赏析】
作家苏童带着对家的情有独钟的记忆,写下了晶莹而温馨的散文<雨和瓦>。在作家笔下的瓦其实就是家的代名词,因为在作家的记忆之中,瓦就是南方民居的蓝黑小瓦,虽然瓦片显得久远而略有灰尘,但是在充满音乐的雨声中,雨水洗去了瓦上的灰尘,使家的印记变得那样清晰而温馨。文章巧借一次听雨和一次沐雨的经历,陈述了童年在故乡的生活,也是现在对家的回味和记忆;以一件衬衣引出对家的深刻认识和对母亲的眷恋之情。读来如一首清新隽永的小诗。说是小诗,因为文章中飘散着南方小镇独有的袅袅炊烟和蒙蒙细雨,还有那尘封在记忆中的永恒的情感--对家的热爱和对母亲的眷念。而这样的情感正是用细腻的笔触呈现出来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明媚的春光
- 企鹅
- 快下雨了
- 包饺子
- 植树
- 躲雨
- 我最爱吃的水果
- 划船
- 放火箭炮
- 我写的诗《甲秀楼》
- 划龙舟
- 小兔子
- 小树得救了
- 猫咪
- 值日
- 土石坝施工机械的配置
- 水利水电工程高空作业要求
- 三岔乡陈村供水工程实施方案
- 桑干河朔州段河道整治思路探讨
- 挡土墙、排水沟施工工艺
- 高速公路排水设施设计与施工控制
- 三湾水库回水计算
- 浅谈地基加固—无外填料振冲施工的监理
- 浅谈黄河工程建设监理目标控制
- 砂浆砌石工程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 谈水库泥沙淤积防治措施
- 水库工程监理细则之七—安全文明施工
- 临时码头施工方案
- 移动通信综合楼外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表说明与示例
- 《杨氏之子》重点与难点提示
- 《杨氏之子》整体阅读感知
- 《儿童诗两首》教案二
- 《儿童诗两首》趣闻故事
- 《杨氏之子》重点问题探究
- 《儿童诗两首》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儿童诗两首》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杨氏之子》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 《儿童诗两首》美文欣赏二
- 《杨氏之子》重点字词梳理
- 《杨氏之子》作者简介及主要作品
- 《儿童诗两首》教案一
- 《儿童诗两首》美文欣赏一
- 《杨氏之子》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 《杨氏之子》随堂练习 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