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荷花》教案
设计理念:
课文如画,课堂如诗。依靠录像、音乐等媒体营造出课文的意境,让孩子倘佯其中。读悟结合,边读边悟,熟读成诵,培养语感,促其积累。让阅读过程个性凸显,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听中想象,化语为画,读中想像,移情体验,抓住契机,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孩子获得审美体验,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积极对话。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直观激趣,进入课文情境。
导语: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齐读课题――《荷花》。想不想亲眼看看荷花?看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你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身边的伙伴讨论交流,看完后,请你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那朵荷花。
1、播荷花录像。
2、描述自己最喜欢的那朵荷花。
二、读悟结合,突破重点,学习第2小节。
是啊,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简直就是一大幅画,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这幅画是什么样的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1、自由读第2小节,划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收获,结合指导朗读。
a、板画理解“挨挨挤挤”。
b、换词,体会“冒”(播白荷花图片,想像: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干什么呢?)
c、表演品味荷花的三种姿态。
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连起来读一读(师板画)。
3、指名读书,其余同学合上书,用心倾听,边听边想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
4、根据板画背诵第2自然段。
三、以演促读,读中想像,学习第4小节。
过渡:听着听着,想着想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配乐范背第四自然段,美吗?想读吗?那就美美地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1、指名个别读。(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随音乐翩翩起舞)
2、数人齐读,边听边配以动作。
3、语言训练:
蜻蜓蜻蜓,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
小鱼小鱼,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
还有,其它的小家伙都躲到哪儿去了,你不想跟荷花姐姐说些什么吗?
4、熟读成诵。
四、挖掘文旨、扩展廷伸,实践中求发展。
过渡: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哩。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你知道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吗?
1、说说画家是谁?
2、展示数幅各色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你还有哪些好办法来夸夸荷花,夸夸大自然。
3、交流。
设计反思:
《荷花》一文语言清新,颇有美感,值得品味与积累。因此,设计时,我以“画”为线索贯穿整课,扣住课文的第二与第四两个重点段,引导学生进行品味,直到熟读成诵。
在设计品读二、四自然段时,又根据两段课文的文字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在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时,让学生先自读自悟,在交流反馈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艺术地学生品词品字,并结合进行朗读指导。做到以读促悟,以悟助读,读悟结合,将读定位于“精读与品读”,从而扎实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依文而作的板画则成为指导学生背诵该段的线索。
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先以范读诱情。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融表演于朗读之中。积极创设情境,抓住文中的空白之处,展开想像,进行语言训练,在童话世界里孩子的童心得以彰显。在形式多变的朗读中,学生乐此不疲,背诵也水道渠成。
三、五小节,则成为整个课时的过渡语,在课中反复出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铭刻于心,整个设计也显得自然流畅,浑然一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扫墓
- 春的进行曲
- 动物王国赞赏会
- 感谢有你
- 第一次煎鸡蛋
- 为毒品敲响丧钟
- 让我难忘的一件事
- 勿忘国耻 展望未来
- 珍惜美好时光
- 犯错误
- 动物也有爱
- 美丽的“常小”我的家
- 读《小萝卜头》有感
- 秋天的快乐
- 我是友谊的守护神
- 对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思考
- 药品不良反应与政府监管制度改革
- 浅谈目的论视角下的清末民初科学小说翻译
- 从汉英对比角度试论翻译腔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 政策转换为法律的正当程序研究_行政法论文(1)
- 论外语翻译教学面临的问题及策略
- 浅谈行政诉讼中原告的举证责任_行政法论文(1)
- 分析大学专业英语翻译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 分析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教学
- 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的内涵界定_行政法论文(1)
- 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问题的研究综述
- 以公共财政理念消解农村政府债务
- 政府信赖保护、正当期望和合法预期_行政法论文(1)
- 简论工伤认定的时效问题_行政法论文(1)
- 行政权
- 《半截蜡烛》第一课时
- 《蒙娜丽莎之约》课后反思
-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 《山雨》教学设计之三
- 《山雨》教学设计之二
-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随笔
- 《伯牙绝弦》教后反思
-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月光曲》
-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之一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 《月光曲》评课
- 《蒙娜丽莎之约》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