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5
《落花生》教学1
我曾经给某镇小学高年级的语文科组长上过一堂示范课,课文是许地山的《落花生》,采用的是自学辅导法。
我先给学生布置两道思考题: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读课文,在课文上圈点勾画。读完了有什么想法就举手发言。
大约十分钟后,学生陆续举起了小手,渴望说出自己的读后感。一个学生说:“我和母亲在山坡上种过花生,收过花生,知道花生确实是一种很谦虚的植物,像甘薯一样,把果实埋在地里,从不炫耀自己。”
一个女学生说“这篇课文讲许地山一家人种花生,吃花生的事。我也经历过,但是从来没有人给我讲过课文中的那些道理。”我抓住这个话题,提请学生思考:“课文究竞讲了什么道理?”
一个学生说:“做人要像花生一样,不张扬自己的成功。”
一个学生说:“做人不要做外表好看而没有能力的人。”
一个学生说:“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讲体面。”
我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大家归纳得很好。说明同学们已经抓住了课文的思想灵魂。古人说文章是用来讲道理的。这篇课文把深刻的道理寓于一个平常而有趣的故事中,所以读者都爱看。这就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现在请大家思考,这篇课文好在哪里?”
一个同学说:“作者从讲故事出发,把道理自然地引申出来。”
一个学生说:“作者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都很简单,主要是一家人七嘴八舌议论花生。”
我表扬他:“对,课文以谈花生的好处为主。他们怎样谈?”
一个学生说:“孩子们从味道、榨油、价钱三方面谈花生好处,都是外在的,而父亲谈的是花生看不见的好处。”
我概括大家的意见说:“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写得少,谈花生写得多,这在写作文时叫详略安排。对突出文章主题的内容详写,对起铺垫作用的内容则略写。同学们在作文时常见的毛病是平均用力,不分主次。关于做人的道理,是作者从花生中引伸出来的,所以作者希望孩子们像花生一样质朴做人。”
最后我对学生说:“托物言志,是一种很常用的写作方法,有人赞美蜜蜂,有人歌颂梅花,有人礼赞松树,有人歌颂雄鹰。你们喜爱什么?谁说来听听?”
一个学生说:“我最爱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个学生说:“我最爱黄牛,总是默默无闻地拉犁耕地,吃的只是草。”
一个学生说:“我最喜欢家里的老母鸡,吃的是落地的饭粒,却不停地下蛋,可以做菜,也可以换钱。”
我看到同学们思维如此活跃,很是高兴,进一步刺激说:“谁能说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又新颖别致的例子?”
同学思考片刻,就有人举手。一个学生说:“课文说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说它们爱炫耀果实。我不同意。我喜欢它们,它们不但有用,而且外表漂亮!”
一个学生说:“其实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又好看又有用。我妈妈不太漂亮,她常去美容院。我也喜欢妈妈。”
一个学生说:“花生长得不好看是天生的,改变不了。”
一个学生说:“上学期竞选班长,三个候选人,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绩,管理能力,还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如果都像花生一样,深藏不露,让我们怎么投票?”
一个学生说:“我爸爸单位搞竞争上岗,我听过他在家里练习演说,也是专讲他有什么能耐的。结果他成功了。”
一个学生说:“跳水队员又漂亮又有用,最让人羡慕。奥运会拿冠军,唱国歌升国旗,全世界都知道。”
一个学生跟着说:“对!我长大了不做小草,要做大树。拿破仑说不想做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我深受震动,动情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像花生那样的人生,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在这个世界上,在市场经济时代里,有人像太阳那样光芒四射,有人像林中的小树那样静立不动,有人像大海那样深沉,有人像山泉那样清明。但有一点则是相同的,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而不是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同学们静静地听我诉说,会心地点点头。
下课钟响起,我宣布下课。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打羽毛球
- 拔牙齿
- 患难见真情
- 雨
- 快乐的一天
- 观察日记二则
- 父爱
- 漂亮的花街
- 我严格要求自己
- 背古诗的新技巧
- 泡泡大战
- 看牙医
- 吃瓜
- 打篮球
- 可爱的小猴子
- 论常用消防设施的日常使用与维护保养
- 城市生态绿化的思路和措施
- 生态政区规划与建设的冷思考
- 论环境污染的绿色化
- 论珠三角道路绿化养护
- 浅探生态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 加强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 谈鹤岗市白色污染的防治
- 节能减排论文:热爱我们的家园地球
- 论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修补方法
- 浅析改性气相法二氧化硅的发展及应用
- 浅探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治理方案
- 论园林绿地工程建设的规范化
- 探析供暖循环水的质量问题
- 园林的水景设计研究
- 《学弈》教学反思
- 读中感悟,以学定教──《两小儿辩日》教学总结
- 《学弈》教学实录及点评
-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 《学弈》教学实录
- 《学弈》教学反思
- 激趣·朗读·感悟──《学弈》教学反思
- 在“读”上下功夫──《学弈》教学有感
-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 《学弈》教学反思
- 《学弈》教学反思
- 《学弈》教学反思
-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 《学弈》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