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猫》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力求突出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设计特色】
引入选择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入研读机制,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 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揭示课题,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谈谈猫。教师简介作者,让学生初步了解老舍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感受作者语言魅力的积极性。
二、 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 学生带着要求自学课文(拼读生字,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义,读通课文,想想课文意)。
2、 流自学情况:课文写出了哪两种猫?多少只大猫,多少只小猫?是怎样大猫,又是怎样的小猫?随机形成板书:
(一只)(大)古怪
猫
(一群)(小)淘气
(在初读交流时,引出表现文章主线的板书,并借助这主线,为下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提供依据。)
三、 理解结构,概括段意。
抓住“大猫古怪”“小猫淘气”这条主线,引导学生研究:
①课文的分段;②段意的概括;③主要内容的归纳。
(以一条主线所发挥的三大作用,使初读者训练机理清晰、环环相扣,提高了读书效率。)
四、 专题研究,理解课文。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合作形成“研读专题”,即怎样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任选你觉得最生动的一处讲析给大家听。
1、 教师先指导一处以作示范,让学生明白应当怎样讲析。
2、 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教师巡视指导,掌握自主研读情况。
3、 小组或同桌合作,最后组织课堂交流;教师随机作点拨、深化和评价。
(教师重点指导一处范例以后,要着重引导学生自读。可以让学生“划”自己最喜欢、感受最深或最能体现作者对猫的喜爱这情的句子,‘圈’出这一句话中最能体现猫的可爱、作者爱猫的关键词,“研读”领悟这些关键词的特别含义,“赏读”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然后,把这个自读过程具体说出来参加交流。这样保证了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研读课文,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把反复诵读课文与研究性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摆脱了以繁琐提问作情节分析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开拓了阅读教学的新天地。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他们可以挑自己最有感触的地方说。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性和自豪感,真正发挥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 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评点】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对读物按其不同个性、经历重新建构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研究性。本案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以一课一问(一个研读专题)取代了传统的情节分析、烦琐提问这一难以突破的课堂模式,把课堂时空真正还给了学生,以充分展示生命活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铅笔、橡皮和转笔刀
- 照片的故事
- 我是一个电子琴迷
- 我学会了游泳
- 美好的事情
- 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
- 愉快、充实、温馨的星期天
- 放风筝
- 中秋之夜
- 我难忘的2003
- 我喜欢野菊花
- 秋天的花园
- 借书
- 哥哥的爱好
- 我的同学
- 浅析现代医院职业化管理建设
- 燃气报警器在日本的应用
- 预则立,不预则废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预习(一)
-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
-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教学价值(一)
- 高中的化学理论在环境方面的解释
- 构建化学课堂和谐教学心境
- 剖析师生对绿色化学的认知偏差
- 改性气相法二氧化硅的发展及应用
- 综合性高中化学创新教学之探究
- [教学论文]化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 浅析中职学校艺术教学创新
- 关于加强中职学校的节能减排教育
-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美育教学(一)
- 关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
- 《俗世奇人》教案
- 《与朱元思书》教案
- 14《大雁归来》教案设计
- 13《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 《春酒》教案
- 5《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 24《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 《雷电颂》教案
- 《五柳先生传》教案
- 26、小石潭记
- 17端午的鸭蛋
- 30诗五首教学设计
- 《马说》教案
- 《云南的歌会》教学教案
- 《雪》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