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月光曲》教学体会
《月光曲》一课,讲的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其中第九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是贝多芬见景生情、即兴创作曲子的描写。它的意境深邃,音乐语言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教学中,我重视“感悟”,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感知,主动地领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月光曲的内容,反复地朗读和品味,并请学生带着感情去读,让学生闭目想像当时的情景,循着作者的描写,使文中的情景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这时候,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许比老师的分析讲解还要丰富,还要迷人。当学生有点入境生情时,我及时加以引导,放《月光曲》的录音,让学生在美妙的《月光曲》乐曲声中朗读品味,去想像大海的变化,去思索月光曲的具体内容,去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诗的意境。此时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乐曲会融为一体,这时再让学生听着乐曲,请一位学生朗读描写月光曲的内容,再让学生想像当时的情景,学生们眼前的景象更加具体化了,紧接着让学生把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用简笔画儿的形式画下来,此时学生兴趣很高,主动地去感知,主动地领悟,纷纷展示眼前出现的三幅画面:第一幅画面是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海面上洒遍了银光。第二幅是月亮升高了,正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是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大家通过展示、评议这三幅画儿画得怎样,为什么,来相互丰富对月光曲内容的理解。
不同的画面必然反映出贝多芬情感的变化,因为贝多芬用音乐倾注了自己的情感,这时让学生看着画面再朗读这段话,去体会贝多芬当时的情感是怎样变化时,学生比较容易地从音乐所描绘的那些情境,豁然领悟了用以表现这些情境的语言文字,悟出了贝多芬的情感是由平静到激动的变化,并结合上下文能具体地说出引出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内容——贝多芬看到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像披上了银纱,显得很清幽时,他的心情很平静。当他看到站在琴旁的穷兄妹俩时,他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想到在当时的社会,穷人热爱音乐却没钱听音乐,而盲姑娘又这样懂音乐,真是找到了知音,因此变得很激动。当学生用理解的语气再读这段话时,从中体会出:贝多芬是一个同情穷苦人,热爱大自然的音乐家。
学生能读出《月光曲》的意境,是源于在理解过程中那种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制造气氛,以境激情的做法,激起了学生们的强烈求知欲,培养了他们敏锐的感悟能力,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下,学生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设计,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比武”
- 我当“小保姆”——寒假记事
- 制作成长记录袋
- 与蜜蜂的一次大战
- 暑假里的一件事
- 板栗
- 打雪仗
- 青蛙回家
- 推车
- 忘不了那次被挨打
- “偷书”
- 有趣的比赛
- 保姆的一天
- 杀鸡
- 快乐的野炊
- 试论劳动诚信制度的法律保障(1)论文
- 浅论《劳动合同法》立法之辩(1)论文
- 论网络环境中的图书馆藏书发展
- 浅谈模糊控制在排矿阀门控制中的应用
- CIMS环境下基于特征的产品模型
- 浅探完善劳动合同制度(1)论文
- 面向FMS生产调度和控制的零件动态工艺模型研究
- 浅析西门子数控系统
- 智能网络存储方案
- 自动化生产线颜色分拣站的PLC控制
-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构成及发展策略研究
- 计算机系统分析员论文-企业人事信息系统的应用
- 浅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 机床数字控制系统的发展
- 感的原理与实践 --以上海市第三轮航空遥感调查为例
-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录
-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 《中华少年》相关链接
-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 《彩色的翅膀》设计思路
-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 《中华少年》教学杂谈
- 《中华少年》一点赏析
-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 读《中华少年》有感
-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 以读激情 交流明情──《中华少年》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