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8
《乌塔》教学设计之五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是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
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的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结果,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的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啊!”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的吗》小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龄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三年,读了很多有关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行指南”,“对照看着,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说的两段话:(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路线,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的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游玩雅戈尔动物园
- 我知道了怎样种蒜苗
- 文静的我
- 春游
- 迎春花开了
- 2050我设计的房子
- 校园的一角
- 粗心的我
- 我爱椰子树
- 我的刘老师
- 家乡的特产
- 捡石子
- 我喜爱的老师——吴老师
- 放鞭炮
- 向雷锋学习
- 祝辞、贺辞的基本格式和写法
- 《解说词的实例》
- 祝辞、贺辞的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 碑文的种类
- 解说词的具体写作
- 碑文例1
- 碑文方式
- 祝辞和贺词的概念
- 对联的写作要求
- 祝辞的种类
- 对联的写作格式
- 对联的种类
- 对联的概念、概述
- 礼仪仪式程序之追悼会仪式
- 儿子给父亲立的碑文
- 交通工程前期工作探讨
- 浅析《孟姜女》的演唱风格
- 简述公路项目的建筑环境保护措施
- 关于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与EPC工程总承包的探讨
- 关于高速公路与乡村公路交叉通道设计的探讨
- 科学管控交通工程投资费用
- 浅谈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 试论二胡演奏艺术中的发音训练与音色
- 试论作曲家在即兴音乐创作中的心理动向
- 关于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招投标的几点思考
- 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分析
- 浅谈关于高职院校音乐基础教学必要性的探讨
- 浅谈高速公路柔性基层ATB
-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
- 实施高速公路计重收费,有效遏制公路超限超载
- 《自己去吧》教案
- 《秋天的图画》
- 《看电视》教案
-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回声》
- 《草原》教学设计
-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 《荷花》教学设计
- 《月亮的心愿》教案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手记
-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法新探
- 《称赞》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 《植物妈妈有办法》词语教学例析
- 《燕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