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8
《将相和》教学难点突破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因此,“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查阅资料,了解背景。
《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可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文作好铺垫。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教师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课前几分钟里,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既为顺利地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二、理清脉络,分清因果。
1.初读感知,设疑激趣
遵照大纲中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伊始,可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读准、读通的前提下,教师可借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包括课后题4的词语)的认读情况,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以及对“将”“相”“和”三字的理解。然后由“和”字引出“不和”。此时教师可设疑激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了呢?学生带问题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最后通过讨论,初步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是事情的结果。
2.分清因果,突破重点
《将相和》一文篇幅较长,三个故事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可以重点段“完璧归赵”为主,教师扶学指导,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或思路,然后发挥群体优势,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学后两个故事,做到长文短讲,省时高效地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1)扶读悟法。细读“完璧归赵”,引导学生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该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各是什么;二是你从中体会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画出有关语句并谈出理由。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蔺相如的动作、语言和语句来体会,如“上前一步”“往后退了几步”“举起”等动作的描写;“他理直气壮的说”“大大方方地说”等语言的描写。通过练读体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也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理直气壮”地读,“大大方方”地说,尽可能地站在人物的立场体会他当时的心理,从而读出人物的语气。最终通过学生的读和发言,总结出这样的结论:蔺相如在赵王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的性格。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句段体会人物特点”,渗透了学法的指导,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自学用法。“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两个故事,教师可由半扶半放到全放,也可以直接全部放手,以课后题1的(2)(3)或上面两个问题为主,分小组自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抓重点句段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在熟读、精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可重点抓以下两部分:一是蔺相如“逼”秦王击缶并记录下来,二是“负荆请罪”中蔺相如说的话。从这两部分中,体会出他的机智勇敢和对敌寸步不让、对友却宽宏大量的高贵品质,突出他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思想,同时可渗透团结、爱国的思想教育。教师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复述“负荆请罪”,完成课后题5。
通过自学,学生弄明白了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然后以课后题2、3为主进一步深入探讨,抓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第一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二个故事的起因,即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才会有渑池之会的随行;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即蔺相如连立奇功造成廉颇与之失和;整个故事的起因则是课文第一自然段所讲的“战国时期,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三、品读欣赏,领悟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过头来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课文中心的,从中学习表达方法。如《将相和》一文,作者构思巧妙,虽然因果关系错综复杂,但却表达得非常清晰。为了让学生加深认识,可设问: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另外,作者在写人物特点方面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其性格特点,这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可找出有关句段品读、体会、欣赏。也可以让学生谈体会: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让其各抒己见,说明理由。如:前两个故事中几次用到“只好”“只得”这两个词语,可抓住它们来深究事情的前因后果,在事情的因果关系中体会出蔺相如的智与勇,从中品析出作者用词之巧妙。
另外,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考虑布置以下作业:
一是知识延伸练习。课后设悬念:“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呢?它是怎样灭亡的?”这个问题虽然难度较大,但却能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促使他们博览群书,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二是读中学写练习。通过一件事写写同学、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前因后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热闹的课间十分钟
- 书包
- 伸出我们热情的双手
- 快乐的我
- 顽皮的小猫
- 秋天的景色
- 美丽的校园
-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小白兔
- 小羊开店
- 爸爸一个人的生活
- 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 春风
- 一片树叶(续写)
- 希望
- 我的小制作
- 银行回复信用查询信函
- 邀请信范文
- 履历的主要特点
- 履历的适用范围及分类
- 邀请信的概念
- 入学申请书范文
- 祝贺信函
- 入学申请书范文评析
- 履历的基本格式和写法
- 寄送报价单信函
- 履历的概念
- 入学申请书写作的注意事项
- 推销产品信函1
- 询问报价信函
- 英语日常应用文概述
- 四川攀田高速公路蓝派冲击压实技术应用研究
-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交通工程学”中的应用
- 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1)
- 关于我国传统音乐伦理思想探析(1)
- 探析音乐网络传播与音乐创作观念的变化
- 地方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 浅谈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 苏州市交通建设工程“平安工地”创建工作的创新与思考
- 多媒体在音乐创新教学中的应用
-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
- 浅谈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1)
- 音乐听觉训练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分析(1)
- 浅谈成安渝高速公路桥梁设计
-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 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影响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 《古诗两首》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画风》教学设计之二
- 《画风》
- 《画风》教学设计之四
- 《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
- 《画风》教学设计之三
- 《北京亮起来了》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三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三
-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二
- 《动手做做看》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二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