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②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板书课题)
2.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抓住观察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何特点?(长、大、弯)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何特点?(高大、坚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2.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2)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
(1)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2)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条石 城砖 垛口 嘹望口 射口 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五、延伸性作业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辩论会。
简评
教学目标体现了认知、智能和情意的多元统一,挖掘了《长城》课文的科学和人文内涵。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严谨细密,条贯统序,易于操作,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理念。特别是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真离不开它
- 我们的教室
- 话说学骑车
- 动物的抗议
- 早雾
- 一个睡觉不老实的人
- 我的“小银行”
- 学游泳
- 倒霉的星期天
- 教室
- 难忘的照片
- 腊梅
- 我们的学校
- 我的建议
- 哦,可爱的人们
- 浅论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论对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 浅析工具·目的·审美:对教学模式的分类研究
- 试议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
- 论大学生乡村实践的理性分析
- 基于对我国学生体育竞赛发展的思考
- 论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现状分析
-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语言美
- 试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下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探析
- 论我国文科研究生培养的发展历程
- 试论比较教育学的本土研究与自主发展
- 论知礼、行礼,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 浅析如何命制数学试卷
- 试论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
- 论高校教学质量工程中的高效教学团队建设
- 《詹天佑》教学反思
- 《詹天佑》教学后记
- 《詹天佑》教学案例及反思
- 《詹天佑》教学反思
- 以玩激趣寓学于乐──《詹天佑》课堂教学评析
- 了解时代背景 感受爱国情怀──《詹天佑》教学案例
- 《詹天佑》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评价
- 《詹天佑》教学后记
- 《詹天佑》课堂实录
- 《詹天佑》教学反思
- 创设具体可感的情境──《詹天佑》教学案例
- 程序导练,多法并举──《詹天佑》课堂教学评析
- 《詹天佑》教学实录
- 字里行间尽现爱国情──《詹天佑》导读
- 多读疑自现,多读疑自消──《詹天佑》课堂教学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