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1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前准备: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
2、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虎妞
- 我的小狗娇娇
- 我爱我的小猫咪
- 我的小花狗
- 我喜爱的小鸽子
- 蚂蚁
- 我喜欢——小狗甜甜
- 捉螃蟹
- 鹅
- 有趣的鹦鹉
- 懒惰的泡泡
- 可爱的小猫咪
- 可爱的小金鱼
- 天外来客
- 姑姑家的小黑和小白
- 双节期间事故急救预案
- 浅析执政权威与司法权威及行风评议等关系
- 国税业务副局长工作情况剖析
- 学习新党章 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 国有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初探
- 文化潮涌接天来——XX市建设文化强市掠影
- 以人为本打造“一强三优”供电企业
- 雷锋精神,新时期学生思想素质中亮丽的火花
- 怀念亲人周国知
- 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
- 市国税局计算机信息中心各工作岗位职责
- 在xx医院加盟xx医疗集团签约仪式上的贺辞
- 县委常委会班子及成员征求意见建议情况说明
- 落实“两个纲要”、进一步完善我县妇幼保健工作
- 六年级教学计划
- 关于河北省精品旅游线路建设的研究
- 我国有色企业境外投资现状及战略方向初探
- 住宅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 试论保险业如何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 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 在生态建设的前提下科学发展林业产业化经济
- 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究
- 新形势下西藏农牧业发展路子及趋势研究
-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流通问题研究
- 浅谈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及方向
- 不动产持有税实施的前提与可行性研究
- 试论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讨
- 广东:庄园经济的创新意义(1)
- 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分析与比较(1)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伊春经济由“单优势”向“双优势”转变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在山的那边》基础知识训练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在山的那边》课时训练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在山的那边》课堂练习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