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1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前准备: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
2、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天山海世界游
- 漫步在秋天的田野上
- 我的数学老师
- 螳螂出生的秘密
- 称赞绿叶
- 父爱无边
- 我的“三超”表妹
- 捉迷藏大战
- 雨后的“隐士”
- 我们班的喜怒哀乐
- 秋天的树叶
- 后悔的一件事
- 忽起忽伏的人生
- 我犯的错误
- 陵山之旅
- 手机商业短信息广告合法性初探经济法论文(1)
- 私有化与俄罗斯的六大财团经济法论文(1)
- 20世纪西方政治学:形成、演变及最新趋势经济法论文(1)
- “右派凯恩斯”反对“左派货币主义”?经济法论文(1)
- 发展与挫折[1]经济法论文(1)
- 我国贿赂罪的立法不足及完善_经济法论文(1)
-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研究经济法论文(1)
- 受贿罪主体与国企管理人员_经济法论文(1)
- 贪污共同犯罪定性刍议_经济法论文(1)
- 发展与挫折[2]经济法论文(1)
- 中国外资优惠制度利弊分析与重构探究经济法论文(1)
- 在我国进行网络交易所涉及法律问题的探讨经济法论文(1)
- 论我国腐败犯罪的现状及其对策_经济法论文(1)
- 税法公平价值论(上)经济法论文(1)
- 试论航空运输合同中的销售代理制度经济法论文(1)
- 《桥》教学设计6
- 《桥》赏析
- 《桥》A、B案
- 《桥》教学设计8
- 《桥》教学案例
- 《梦想的力量》A、B案
- 《桥》教学设计2
-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6
- 《桥》教学设计3
- 《桥》教学设计1
-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7
- 《桥》教学设计8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 《桥》教学设计9
- 《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