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8
《白杨》教学建议
1、有条件的可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新疆建设者,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建设新疆的其他人员。还可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了解当时的艰苦生活和劳动环境,感受建设者们开发西部时的豪情壮志。
2、在阅读时,要引导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画一画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知道作者以白杨为线索,从开始西行列车上看见窗外的白杨,到讨论白杨的特点和爸爸借白杨言志,最后画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杨。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初步感知白杨的象征意义。
3、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可让学生先自读,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语句,并反复研读;然后在小组和全班交流,体会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为一的。
如这些语句:“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对这些句子,要联系上下文,前后贯通地反复研读,理解后抄写下来。在讨论和朗读中,逐步清晰地认识到,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茫茫戈壁上,白杨树在此生根,并长得高大挺秀,成为毫不动摇的“戈壁卫士”;在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的西部某些地区,建设者们放弃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的家乡,代代扎根于此,奉献青春,是坚强不屈的“新疆战士”。他们同样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哪里安家。树似人,人如树,二者的形象叠印在一起,借此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
4、本文在人物描写上也很有特色。对兄妹二人通过几句简短的对话,就凸显了不同的性格特征。而对爸爸的描写则抓住了神情的变化,来暗写他心理的变化、志向与心愿。第一次是“出神”和“沉思”,因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第二次是“微笑”,因为听到孩子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第三次是“严肃”,因为他与孩子们谈白杨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而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第四次是“又陷入沉思”,是由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来;最后一次是“浮起一丝微笑”,是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5、要加强朗读指导和评价,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对重点段落要多读,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可采取分角色朗读,读时要把人物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孩子的天真稚气,爸爸神情与心理的变化和严肃亲切中的循循善诱。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对爸爸谈论白杨树的一段话,指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体会到对白杨树的赞美和边疆建设者的豪情壮志。在多次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然后用这些词说一说其他的树,如,青松、白桦、银杏树;最后再让学生用这些词写几句话,夸一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如,筑路工人、地质队员、建筑工人、青年志愿者和军人。
6、在字词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7、阅读链接的诗歌《帐篷》,是著名诗人艾青的作品。这首诗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以帐篷为家的“我们”指的是谁,这些人身上有怎样的品质,从而体会到地质队员、建筑工人们与边疆建设者一样,具有服从需要、建设祖国的奉献精神。要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阅读篇目,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文章,让学生在课下阅读,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老师笑了
- 有趣的实验
- 可爱的小白
- 春天来了
- 四川地震
- 扩写《盲人摸象》
- 校园运动会
- 第一次买菜
- 游动物园
- 心爱的小笔头
- 国庆见闻
- 参观博物馆
- 围棋比赛
- 新学期新打算
- 背小弟弟回家
- 2011高三物理总复习安排
- 高一年级工作建议
- 房地产企业风险防范工作意见
- 乡镇环境保护下半年工作部署
-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教导处工作安排
- 七夕东方情人节活动宣传方案
- 秋季小学班主任工作安排
- 庆祝教师节中秋节企划方案
- 村党总支工作部署
- 县政府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部署
- 2011秋季小学英语教研计划
- 2011-2012学年初中地理教研部署
- 武警部队学习部队新条令工作部署
- 党委教育月活动整改措施
- 个人师德师风学习措施
- 评泰国电影《爱在暹罗》的价值
- 中国政府职能的现实价值取向
- 试论地役权制度的存在价值(1)论文
- 影视娱乐化的审美心理学解读
- 人格权部分问题探讨(1)论文
- 近年来中国工人的政治参与
- 民主与政治体制改革
- 影视娱乐营销:行业全线利好,本土更占优势
- 不当得利与物权行为无因性(1)论文
- 浅谈盖•里奇-宁浩电影摄影角度的比较解析
- 对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分析
- 在观展表演范式下分析偶像剧对青少年的影响
- 关于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探讨(1)论文
- 体育微电影的宣传功能
- 科技管理中知识产权法律诉讼探析(1)论文
-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 《我选我》教案
- 《雪孩子》教学片断及评析
-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
- 《阳光》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影子》教学设计
- 《两只小狮子》教案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 《王二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