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4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了解鲸的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关键词句,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品表演:
《鱼类运动会》
内容:鱼类运动会即将开始,各种鱼儿顺利进入赛场大门,鲸却被拒之门外。
2、为什么虾兵不允许鲸进入赛场?它这样做对吗?
二、新授
1、学习第2小节:
⑴ 自由朗读课文第2小节,讨论鲸的生活地点在哪里?
⑵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
⑶ 小结:
原来,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鲸的体形就变得像鱼,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⑷ 再读课文,找出具体的句子来证明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① 鲸和牛羊一样……鱼类。
② 鲸是胎生的,……吃奶长大。
⑸ 这就是哺乳动物的三大特征,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哺乳动物呢?
2、学习第3小节:
⑴ 鲸有哪些种类?你根据什么给它分类呢?
⑵ 出示须鲸和齿鲸的图象,学生辨析并说出原因。
3、学习第4小节:
你还想了解鲸的哪些生活习性呢?
⑴ 介绍吃食:
请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第4小节,思考:须鲸吃什么?齿鲸吃什么?
⑵ 学习须鲸吃食:
① 须鲸吃什么呢?
② 它是这样吃虾和小鱼的?
③ 想象一下,鲸吃食的样子,自己读读做做。
④ 范读,生表演。
⑤ 你觉得你把鲸吃食时候的那些动作表演出来了吗?
(在“张开、吸进、滤出来、吞进”下加着重号。)
试着把这些词读好,自己练读。
⑥ 指名读。
⑦ 填上表示须鲸吃食动作的词。
⑶ 学习齿鲸吃食:
① 齿鲸吃什么呢?它又是怎么吃的?同桌两人一起来读读、做做。
② 读了这段话,你觉得哪些词用的特别好?为什么?
③ 比较词语“游过去、扑上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⑷ 块头这么大的鲸一顿要吃多少呢?比如说须鲸要吃多少?
⑸ 我们来回顾一下鲸的吃食,能读好吗?能表演出来吗?
(学生部分读,部分表演。)
4、学习5、6、7小节:
⑴ 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阅读提示,分组自学5、6、7自然段:
① 讨论:
三个自然段分别描写鲸哪方面的特点?
② 动嘴讲讲、动笔画画、动手摆摆这三个特点。
⑵ 交流:
① 第5小节主要讲鲸的什么呢?
② 第6小节讲了什么呢?
老师这儿有几头鲸,这是它的头,这是它的尾巴,现在到了睡觉的时间了,谁来指挥一下这群鲸呢?
③ 那第7小节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呢?
鲸的生长速度怎么样呢?从哪儿看出来呢?
三、总结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鲸的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来介绍鲸,用词非常准确、生动,同时还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在今后介绍动物的文章中,我们也要学会像作者这样描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爸爸
- 我的弟弟
- 买书
- 秋天
- 秋天
- 游黄山
- 小金鱼
- 我爱我家
- 中秋之夜
- 美丽的秋天
- 文竹
- 一张照片
- 洗碗
- 茉 莉花
- 难忘的教训
- 中国的宪法与宪政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八宫卦次图》三维构成之初探
- 《周易》系统的直觉功能
-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拓荒与奠基:陶希圣创办《食货》的史学意义
- 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构想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
- 《周易》预测学初探
- 宪政体制的道德救治手段
- 《周易》与《黄帝内经》
- 战争决定权授权的宪法透视
-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老子》思想源自《周易》古经吗?
- 程序与宪政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 《观潮》教学设计之一
- 《观潮》教学设计之五
- 《观潮》教学设计之六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观潮》教学设计之二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观潮》教学设计之三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之四
- 《观潮》教学设计之四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