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8
《钓鱼的启示》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现的生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3、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使学生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哪些有关规则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师补充有关名言和美国的一些生态规则)。
板书课题:
钓鱼的启示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逐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三、回顾学习方法 学生自学交流
1、师:上单元我们又学习了两种自学方法:第一种是解答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
生:看问题的上文;看问题的下文;从全文整体内容理解。
师:第二种是做批注笔记,能使我们更深入的学习课文。如何做批注笔记呢?
生:画出自己喜欢的重点词句,记下不懂的问题,做简单的归纳概括,在课文旁边或者页下写一两句自己的想法。
2、老师提出自学要求:
⑴ 再读课文,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笔记。
⑵ 小组内交流体会。对于仍有困惑的问题小组代表记录到黑板上。
3、学生自学课文,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实践自学方法。
4、小组内交流读书体会,组代表将困惑记录到黑板上。
四、交流体会,形成对话
1、各小组代表交流组内体会,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创设对话情景,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⑴ 师:怎样能使自己深入课文,对课文产生深刻的体会?
(学生自读。)
生:把课文中的人物想象成自己;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
师:请同学们把文中的作者换成“我”,然后深入读课文2~12自然段。
(学生练读课文2~12自然段。)
⑵ 指名学生读课文。
⑶ 师:请同学们进行细致评价,如果觉得读得好,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如果有不足之处说说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学生进行细致评价。)
⑷ 再指名读课文,让学生在评价中设身处地体会,读出作者的情感。
3、展开辩论,深化思想:
⑴ 鱼到底该不该放呢?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实话实说。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该放或不该放。)
⑵ 根据学生观点,将全班学生(或按座次)分为正反两方。
正方:必须放鱼。
反方:不必放鱼。
⑶ 展开辩论:
辩论过程中,老师作好方向引导,如,激发学生从自己的已知经验──河水的干涸,生物的灭迹等方面来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⑷ 总结辩论,升华思想:
师:“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遵守规则应成为每个人内心的一种意识,不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根据感受写出自己喜爱的规则名言。
(学生书写名言并交流。根据交流情况,张贴学生写的名言。)
五、积累拓展
1、小组内合作巩固生字生词。
2、做摘录笔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好的事情
- 愉快、充实、温馨的星期天
- 我难忘的2003
- 我喜欢野菊花
- 铅笔、橡皮和转笔刀
- 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
- 放风筝
- 我学会了游泳
- 哥哥的爱好
- 我是一个电子琴迷
- 借书
- 中秋之夜
- 秋天的花园
- 照片的故事
- 我的同学
- 高中的化学理论在环境方面的解释
- 构建化学课堂和谐教学心境
- 预则立,不预则废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预习(一)
- 改性气相法二氧化硅的发展及应用
- 综合性高中化学创新教学之探究
-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美育教学(一)
- 关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
-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教学价值(一)
- 浅析现代医院职业化管理建设
- 关于加强中职学校的节能减排教育
- 剖析师生对绿色化学的认知偏差
- 燃气报警器在日本的应用
- 浅析中职学校艺术教学创新
- [教学论文]化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
- 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
- 说“屏”
- 奇妙的克隆
- 你一定会听见的
- 桥之美
- 2、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 生物入侵者
- 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再塑生命
- 10. 《组歌》教学设计
- 3《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 11敬畏自然
- 4《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 1《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 9、海燕
- 8《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