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5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5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5

【教学理念】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儿子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父爱,所以我在教学中,力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珍视学生独特体验,感受信任的力量,父爱的伟大,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洛杉矶、混乱、疾步、绝望、爆炸、瓦砾、开辟、砸着、颤抖、阿曼达、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在品词析句中感悟父爱的伟大力量。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音乐伴奏。

2、课前了解地震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看老师写两个字(板书:地震)你经历过地震吗?(生:经历过)。那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生:……)其实你们所感受到的只是一点点,一点点的余震,而大地震的场面更为可怕!你们看!

(课件出示灾难片。)

2、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西北部发生了里氏6.6级的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了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面临这样的大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有一对父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填完课题)看看在他们身上究竟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翻开93页,我们来共同学习17课,请齐读课题。

(学生读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文。

3、谁来把词语读读: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阿曼达”是课文中小主人公的名字,组词的时候可以组“轻歌曼舞”。“着”字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应读“zháo”。我们再来把词语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齐读)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在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着互相坚定的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个同学。)

2、事情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 谁能找到相关段落读一读。

(指名读1~3段)

3、是啊,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了一片废墟。父亲面对这一片废墟会怎样呢大家一起告诉我!(课件出示第3段生读)为什么父亲眼前一片漆黑?(生:……)于是他大喊(生:阿曼达,我的儿子)这喊声还不够绝望,于是,他大喊(生:阿曼达,我的儿子)

4、绝望中,他猛然想到了什么?

(板书: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你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生:……)在学习中,阿曼达遇到了困难,很苦恼(生:父亲和他一起商量如何解决)在生活中,阿曼达和同学踢足球,受伤了(生:父亲带他去医院)而此时此刻,阿曼达被压在废墟底下,生死未卜(生:父亲一定要找到他)父亲将会做些什么呢?默读课文,找到最让你感动地方,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学生默读。)

四、深读课文,品评父爱

刚才同学们有的动笔写,有的和同学说,非常认真!谁来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使你身受感动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生读,说感受。(1~2个学生)

还有谁被这句话感动了举手。看来这句话是很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我们再来读一读。

“没人再来阻挡他”。同学们把这句话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有人曾经来劝阻过他。

你怎么知道的?

生:从“再”字知道了。课件点红“再”字。

都有哪些人劝阻过?

生: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

他们是怎么说的呢?我请三个同学分别来读一读他们的话。

读完一个就问学生,为什么要劝阻这位父亲?

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父亲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我再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分角色朗读。)

面对所有人的劝阻,父亲只回答: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我。

(课件点击。)

你听出了什么?

(生:……)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生:失常了)他是真的失常了吗?

(生:……)

而是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儿子在等着我)

而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一个字—爱!(板书)所以,他挖了8小时……(生:12小时,24小时……)为了找到儿子,他不顾别人的劝阻,8小时过去了,就在挖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来看看第5段(课件:第5段)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别人不挖他要挖。难道别的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吗?

(生:因为他答应过自己的孩子……)

就为了这个承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

(生:24小时……)

12小时过去了,又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生:手指破了,大石头搬不动……)

父亲会想什么呢?

(生:……)

没有人帮助他,反而认为他精神失常了,此时的父亲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但是父亲有没有停止 (没有)为什么 (生:……)所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

(生:24小时……)

24小时过去了,24小时是多长时间?

(一天一夜。)

又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生:爆炸,余震,受重伤……)

不但这样,孩子的生还机会非常渺茫,可是父亲有没有放弃呢?

(生:没有)

为什么?(生:……)哪怕有一丝丝的希望,父亲也要去找,所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生:24小时……)

36小时过去了,父亲已经挖了多久?

(一天一夜,再加一整个白天)儿子生还的机会更加渺茫了。此时的父亲心情会怎样?

(生:灰心,绝望,生怕找不到儿子…)是啊,都已经36小时了,我想这个时候父亲已经忘记了身体的疲惫,心情越发紧张,但他有没有被压跨?(生:没有)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生:……)哪怕他的承诺被这残酷的现实所击破,但是他还是要履行这个承诺, 所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生:24小时……)

漫长的36小时过去了,此时父亲的外貌已经变成什么样了?(生:……)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生:……)是的,此时年轻的父亲好象一夜间苍老了许多,他已经面目全非,伤痕累累,衣服破烂不堪。“堪”字在字典里有这几种解释

1、可以,能够;2、能忍受。

在这里应选2。是啊,任凭衣服破得让人不能忍受,任凭自己伤痕累累,任凭自己心力憔悴,但是他有没有停止?(没有)因为他曾经对儿子说过(生:……)

父亲用行动谱写了爱的诗篇,我们再来深情地读一读吧!

(课件。)

父亲的爱创造了奇迹!当他挖到38小时时候,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生:……)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

(生:……)

爸爸,真的是你吗?

(生:……)

我想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将深深地烙在这对父子的心中!烙在所有人心中!

五、情感升华,总结课文

1、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生:……)这使我想到了一首诗,和老师一起读读吧!(课件:小诗)

2、带着你的感受,我们再一次回顾1~15段,再一次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再一次去感受这浓浓的父爱!

(学生读文。)

3、作业:

课后选择一项做一做,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⑴ 和爸爸的目光对视一分钟,你看到了什么?

⑵ 观察爸爸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

⑶ 帮爸爸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体会到什么?

这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父亲,那地震中的儿子,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下课!

【教学反思】

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父爱,所以我在教学中,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与交流。在品读中,以读促思,抓住主要词句体会,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在与主人公进行心灵对话时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并把课文的段落改成诗歌的形式,让学生感情朗读,并拓展课外一首赞美父爱的诗让学生感情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极为重要的,但情境创设后,学生未必能进入情境,这就尤其要求教师的语言具有感染力。声情并茂地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语文学习。今天我自己教学中,语言就不具感染力,再加上没有注重教师角色的转换,因而学生始终徘徊在情境之外,难以进入课文情境中。

总之,这节课给我带来更多的是思考,我知道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的反思,探索,真正让自己的课堂充满勃勃生机,让激情真正的涌动于课堂!

【评课议课】

黄筱红:

这是一节比较好的语文课,能够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训练,能够引领孩子走近《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去了解伟大的父爱。指导朗读时,使用改体诗形式新颖,效果突出。教师在执教时,感情在丰富点就更好了。

王晓飞:

文章是很煽情的,教师执教时,从题入手抓重点段,就直接问:“谁来劝阻过他”太直接了,情感不易出来。我认为,读这重点段后教师应该问:“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别人绝望了,而父亲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8小时父亲可能会怎么样在与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进行对比体会出父亲体力严重透支。不仅承受了肉体的痛苦,还有精神上的折磨。顺势让学生体会“此时是什么支撑着父亲”──那就是对儿子的爱。

熊彬:

读不够到位,没有入情入境,课件配合效果不佳,教师语速过快。

万晋玉(教科所):

非常荣幸有机会来到站小和老师们一起共同欣赏,探讨语文教学。迈进站小大门,最为突出的感受:旺(人气旺)。在这里,聚集了我们西湖语文教学多名精英之士,在这里,西湖“中坚杯”“新秀杯”金牌得主一茬接一茬,今天展示的一堂课。凝聚了我们站小许多老师的心血,浓浓的教研氛围也深深地感染了我。

前不久,全国阅读教学一等奖获得者熊海滨校长的《少年闰土》,王玲湘老师的《搭石》都在这里和大家见了面,老师们感觉到这样的语文教学真“爽”,今天我们站小吴旦老师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有哪些亮点值得我们回味呢?接着大家的发言,就吴旦老师的课谈点感受:

1、浓浓的父爱情满课堂:

课文是一篇传统教材,读了让人感动,大地震悲情的发生却有了喜剧性,奇迹般的结局,尽管过程固然艰辛,让人不禁为故事中父亲为救儿子饱含那深沉的爱折服。吴老师在教学设计时,紧紧把握了课文内容的这条情感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课文中最能体现父爱之情的精彩描写有层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父亲,以情体会父爱之情,以心感受父爱之心。一堂课的教与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一遍遍深情的朗读在教室里回荡,“为了找到儿子,他不顾别人的劝阻,8小时过去了,就在挖的时候,会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次次读文后的想象,感悟在学生心中荡漾,整个课堂是真情是父爱。

2、读出感受而不是致力于分析:

以往的教学中,很容易走进分析的误区,为了了解父亲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总要把父亲的行为掰开来不厌其烦地分析,致使课文内容支离破碎。吴老师在教学中,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品读文句,以读促思。课堂回放:

师:“没人再来阻挡他”。同学们把这句话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有人曾经来劝阻过他。)

(生:从“再”字知道了。课件点红“再”字)

师:都有哪些人劝阻过?

(生: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

师:他们是怎么说的呢?我请三个同学分别来读一读他们的话。

师:父亲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我再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分角色朗读)

师:面对所有人的劝阻,父亲只回答: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课件点击)你听出了什么?

(生:……)

上面的过程教师关注了文本,从“8小时”回到前文,回到地震险情发生后,父亲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在废墟里不停地挖掘的情景中,学生通过读众人劝解的语言,品味到父亲的坚韧,学生通过读父亲的同一句话“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感悟到父亲的执著,这里没有分析,没有过多地讲解,只有读。如果这部分学生读得充分一些,课堂效果会更好。

3、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文本的语言现象:

从导入到学文,吴老师都十分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如开课伊始,老师板书:“地震”,随后和学生聊:你经历过地震吗?(生:经历过)。那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生:……)其实你们所感受到的只是一点点,一点点的余震,而大地震的场面更为可怕!你们看!(课件出示地震灾难影像。)在教学进程中,吴老师关注文本的语言现象,能够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训练,如: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读准多音字: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外貌的描写中,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衣服破烂不堪“堪”的确切意思:尤其在指导朗读时,把课文的段落改成诗歌的形式,让学生感情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提几点建议,供教师参考:

1、教学中要尽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与几个优秀学生的对话。要关注全体学生。教师的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不仅仅是“老师非常满意”而已。

2、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透过语言文字读懂文字后面含着的意思。“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是文章的重点,点睛之段。学习这段时,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观察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而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学生通过关注文字的表达形式,而后加以想象,情境朗读,更能走进父亲的精神世界,体会那份信念,坚定,那份爱。期待,站小的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吴旦老师的课越上越精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书是甜的
当世界上只剩下一滴水
我家的猫
书——梦想之船
父爱如山
我的妈妈
外星人来访
猪鼻子插葱白---装象
《飞翔的教室》读后感
勇气的力量
寒假的一天
美丽的家乡城市
我的心里话
母爱礼赞
我们班近视情况的调查
2012年度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2年度第二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
中学2010-2011学年上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中学政教处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工作计划
10年秋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九年级2012年度秋季工作计划
学年度第二学期体卫艺处工作计划
中学党政办公室学期工作计划
中学教导处工作计划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总务处工作计划
2012年五年级组工作计划
小学2010上半年工作计划
中学初一年级2006年秋季工作计划
初二年级组2010-2011年度学期工作计划
2010-2011学年政治备课组计划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看隐喻的翻译
[教学论文]QAIT模式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启示
文学形象的叙事翻译和语用翻译
外事口语翻译的特点及要求
WTO的《政府采购协议》及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
公共选择视角下中国财政制度的演进方向
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研究
浅析近年来离婚率上升的原因及对策(1)
《欲望都市》标题翻译初探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宪法秩序约束(1)
从TCL并购案看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异同及取舍(1)
口译和笔译的区别
商务英语函电的特点及其翻译
分包合同“以业主支付为前提”条款的分析与建议(1)
财政政策视野中的中国收入分配制度重构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与反思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析材料
《最后一头战象》听后反思
《跑进家来的松鼠》反思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1
《有的人》教学案例1
《老人与海鸥》课文解析
《伯牙绝弦》教案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2
《有的人》教学设计和反思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一课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