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5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
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谈话导入:
对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体会。出示一段赞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别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师自己撰写的:(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让学生齐读。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边读边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部分轮流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4、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⑴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读后你有些什么想法?
三、再读课文,直指重点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3、质疑: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
一、抓住重点,合作研究
1、深读课文,看看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2、品味词句:
⑴ 关于父亲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①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父亲说的这一句话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答案可以有差异,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用抒情性的语言进行小结。
③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可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如果把这句话改为以下的句子,你认为好吗?“他不停地挖着,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⑵ 关于儿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①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产生信赖;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无论是在宁静温馨的家,还是在张牙舞爪的死神面前!)
②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
3、再次齐读导入时出示的那一段文字。
4、小结: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二、朗读体会,加深体验
1、自由读课文,想读谁说的话就读谁说的话,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
3、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读课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对父母说些什么,或者是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故事,或者是你打算怎么做,都可以记在你的日记本上。
2、课后自由组成小组,读读课文,展开讨论,编写剧本,演一演,制成录音带,然后全班交流,评一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妈妈
- 小鹿请客
- 我的存钱罐
- 春 游
- 小乌龟
- 小实验
- 春风满面
- 我爱春天
- 植树
- My Father(我的父亲)
- 我的小制作
- 游泳
- 找春天
- 做家务
- 神奇的梦
- 机关党建工作思路
- 学校党建工作思路
- 消防支队作风整顿整改措施
- 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
- 乡镇政务公开计划
-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 小学工作思路
- 镇中心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 社区党建工作思路
- 市政府工作目标
- 乡人民政府小春生产计划意见
- 机关干部作风整顿整改措施
- 小学骨干教师三年发展规划书
- 小学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 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总体方案
- 网络电信服务中消费者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1)论文
- 村民选举后的党支部:困惑、斗争与与权力格局?
- 搞好两个民主选举建立中国特色民主监督政治体制
- 全球语境中的戏剧、舞蹈和性别
- 论独立民事抗诉再审程序之构建(1)论文
- 舞蹈中的语言艺术
- 论公司经理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1)论文
- 湖南“目连戏”演出本辩证
- 以作品存在为核心的美学——加达默尔艺术理论的基本框架
- 案外人异议之诉研究(1)论文
- “第五代”与“第六代”的文化策略
- 民主是一种普遍价值观
- 乡镇政权组织的困境及改革趋向的选择
- 民主、人权与社会变革
- 论消费者知情权请求权-以“三鹿门”为视角(1)论文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六
- 《吃水不忘挖井人》巩固复习
-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十一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三
- 《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启示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四
- 《吃水不忘挖井人》评析
-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课时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五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三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十三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二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