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景阳冈》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课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
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板书:
一、进店(详)喝酒谈虎——神态
二、上冈(略)心理活动
老虎扑掀剪性格
三、过冈(详)武松闪闪闪豪放
劈跳掀无畏
按踢打
四、下冈(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天
- 学练跆拳道
- 神鸟保护大森林
- 鸵鸟园
- 春天来了
- 小金鱼
- 夸夸我的老师
- 春天
- 我的愿望
- 电脑画画真好玩儿
- 心情日记
- 弯道超越
- 小猴子下山记(续)
- 学游泳
- 日记
- 防雷接地及电涌保护的方案和问题
- 浅析河北南部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涡旋压缩机通用几何模型研究
- 35kV无人值班箱式变电所的应用
- 施工阶段质量的事前控制
-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采用砼接地体降阻的实例
- 新型无功发生器中光耦合器电路参数的选择
- 桑拿浴室场所电气设计的探讨
- 智能建筑的弱电工程
- 理想COP电耗比例法
- 关于SF6开关位置继电器的接线对防跳回路的影响
- 关于湿度测量的讨论
- 略论我国农用运输车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 实施21世纪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的对策和措施
- 提高农网可靠性及安全性的措施
- 《找春天》教学设计与思考
- 《找春天》延伸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
- 《找春天》 课外日记:春天来了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字成语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姑娘又来了
- 《找春天》延伸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名句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天在哪里
- 《找春天》延伸学习:有关春天的古诗词句
- 《找春天》 课外日记:学生日记
- 《找春天》课堂重点:拟人描写
- 《找春天》教案3
- 《找春天》教案1
- 《找春天》教学设计举例
- 《找春天》延伸学习:有关春天的谚语
- 《找春天》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