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7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战》,那个故事是以周瑜、黄盖为主的。今天我们又学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揭题、读题。
2.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惜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出示课后题1/(2))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草船借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的经过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惜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l句。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节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1)指名2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人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
(3)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
4.学习第二轮对话。
(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
(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2)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交流:“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1)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
(2)讨论、交流。
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
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
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
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四、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兔子和野猪
- 黄河
- 雪花
- 佛山母亲河
- 樱花
- 母爱
- 我的发现
- 东山湖公园
- 枫叶
- 我喜欢她
- 佛山我家
- 踏青
- 春天来了
- 迷雾
- 回忆
- 试论基于服务“三农”的农村职校校企合作的思考
- 试论高职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
- 浅析高职单招“职业潜质评估”模式的探索
- 关于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路径探究
- 试析对当前高职创业教育实践的思考
- 关于拓展高职毕业生就业途径的探索
- 关于本科高职发展中对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探析
- 关于工学结合视阈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 试论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
- 试析对新形势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 关于对专业化背景下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发展的探析
- 关于“双师素质”教师对高职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 试论“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模式的实践
- 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远程教育发展探析
- 试析德国职业教育资助制度的三大支柱
- 《风筝》教学实录及反思
- 《羚羊木雕》教学案例
- 值得深思的文化现象──《羚羊木雕》侧视
- 《风筝》课堂实录
- 《羚羊木雕》教学案例
- 从《羚羊木雕》看教学的三个突破口
- 《羚羊木雕》课堂实录
- 多采课堂,个性激扬──《羚羊木雕》几种不同处理方法
- 《羚羊木雕》课堂实录
- 摆脱精神的禁锢,呵护思维的灵动──《风筝》个性化教学案例
- 《羚羊木雕》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 《羚羊木雕》教学杂记
- 由《羚羊木雕》教学设计反思“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我们还应教会学生些什么──谈谈《羚羊木雕》的教学
- 紧张严密的叙事中张扬科学幻想──读张之路科幻小说《极限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