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金色的鱼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学习课文第1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4、你感觉老班长怎样?(饱经风霜,和蔼可亲)
5.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
学习第2段。
默读这一段。
思考:这一段写了老班长的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怎样?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这一段先讲了老班长钓鱼、在讲老班长自己从来不吃鱼,最后讲老班长鼓励病号喝鱼汤。从“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不合拢眼”,可以看出老班长担心着我们的身体,心情沉重,这反映了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他担心病号走不出草地,完不成党交给的任务。
其他如:“总能”“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老班长看看我们吃完……沉重极了”都能说明老班长的精神感人至深。
小结第2段段意: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
学习课文第3段。
读第三段,思考:这段讲老班长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班长牺牲了,这实际上是他一天又一天的劳累、忍饥挨饿的必然结果,在他生命垂危时,仍然不肯喝鱼汤,而在他倒下去之前,“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在他临牺牲的时候还说“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
学习课文第4段。
齐读第4段。
1.“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小梁为什么要这样做?(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小结第4段段意:写小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五)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肩负重任
弯钩钓鱼忠于革命、忠于党、
老班长安定情绪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困难重重
壮烈牺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森林小卫士
- 聪明的小猫
- 一次开心的值日
- 找春天
- 干家务
- 我喜欢的水果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爱护小鸟
- 可爱的小蝌蚪
- 我的妈妈
- 植树
- 如果我有翅膀
- 着火了
- 假如我有一对翅膀
- 我学会了炒蛋炒饭
- 浅谈注重综合成绩评价,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
- 浅谈我国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简述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司法救济
- 高校融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探析
- 关于传统法与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 对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诠释—张九精精神内涵探讨
- 浅谈将美育目标放入当代体育教育中
- 数学教师如何使课堂语言生动、优美、流畅
- 对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建构特色的分析
-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浅谈现代教育从国学中寻求发展的新思路
- 从“以知识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
- 让多媒体走进高师音乐理论课堂
- 浅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授课的有机结合
- 浅议大学语文课堂意外的处理艺术
-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二
- 《爷爷和小树》二
- 《比尾巴》一
- 《自己去吧》一
- 《小小的船》一
- 《画》一
-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一
- 《小小的船》二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
- 《比尾巴》二
- 《月亮的心愿》一
- 《雪地里的小画家》二
-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
- 《自己去吧》二
- 《影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