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评析
【评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共同的参与者”,又是平等的“首席”,应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一次次合作体验中,养成主动质疑、认真思考与倾听、合理接受与分享等习惯,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在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并对操作程序给予说明。焦老师在教《半截蜡烛》这一课时,共指导学生进行了两次合作学习。
第一次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抓住重点词句,合作完成表格。在交流讨论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读,使其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学生的回答总是支离破碎的,在分析完一个人物的性格及品质后,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让学生把人物的特点完整地加以阐述。
合作是情感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因此,多布置需要合作完成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究性。
《半截蜡烛》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细腻,人物富有个性。在摸透人物性格特点以后,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第二环节的合作学习──排演课本剧,比一比哪一组表演得好。合作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反复排练,揣摩人物的动作、神情,分工制作所需的道具。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兴趣浓厚,全身心地投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时,焦老师就采取了先指导演,从眼神,动作,到语言,神态,在评价中指导,在指导中评价。一组演后让学生参与评价,再指导,改进后再演。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表演得比较到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的合作学习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嘈杂无序,学生难以受益。只有老师加以适当地指导,合作才能“枝繁叶茂”。
【备注】
请参考本课焦芸老师的《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小动物科学家”
- 坏妈妈
- 唉,这“丘比特”!
- 老师之最
- 我的爷爷
- 我班有个淘气包
- 兴趣广泛的我
- 童年趣事
- 我的一家
- 妈妈的爱在哪里
- 我最崇拜的人
- 我的同学杨赞
- 老顽童
- 我的老师
- 一个讲诚信的人
- 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弦乐团迎来125岁生日
- 协同物流在北部湾区域物流的应用研究(1)论文
- 关于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 蒙古族特色工艺品的营销策略探析(1)论文
- 物理学知识——声学
- 中国管弦乐在当代社会的文化功能
- 试谈幼儿数学教育的八要素
- 浅析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感因子的渗透
- 兰州市房地产泡沫测度实证研究(1)论文
- 媒介消费的可诉性
- 广州市地铁站地下空间的商业开发利用初探(1)论文
- 在数学活动中要注意三化
- 建筑中的声学设计
- 茉莉花香含文化 管弦乐里寻旨趣
- 论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 《松鼠》教学设计
- 《松鼠》教学设计
- 《鲸》教学设计
- 《鲸》教学设计
-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松鼠》教学设计
- 《松鼠》教学设计
- 《鲸》教学设计
- 《鲸》探究活动
-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鲸》教学设计
- 《鲸》教学设计
- 《松鼠》教学设计
- 《鲸》教学设计
- 《鲸》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