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2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学习重点】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学习难点】
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
【教学准备】
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天路》引读
1、师: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
(播放《天路》配乐的青藏铁路施工画面。)
2、师:这就是青藏铁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开工,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进入西藏,直到今天,西藏依然是中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份。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困难阻挡了这条铁路的前进?请同学们跟着筑路工人走进青藏铁路施工现场,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初读感受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个别难读的字音是否读准。如械(xiè),不读jiè;“狰狞”读准后鼻韵。
2、师:读着课文,想着青藏铁路的施工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交流。)
3、师:这是一条艰难的铁路。(师生补充资料,结合看屏幕上的青藏铁路示意图:青藏铁路要经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要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1142公里,要经过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区。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大难题。)而风火山是最难的难题,但是最终,这只巨大的拦路虎却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4、屏幕出示句子:
“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⑴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
(因为这里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
⑵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①因为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冻土区。
②因为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的工作。
③因为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
⑶你们说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建设者?
(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不怕苦不怕累……)
⑷是啊,他们的确是一批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青年突击队员。你们谁想成为这样的一名突击队员?我们就请这位突击队员来读1~2自然段,要读出你们的决心来。
⑸同学们,让我们也象这位突击队员一样“严阵以待”,准备迎接风火山的挑战。
(齐读1~3自然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狗布丁
- 好一个
- 看图打苍蝇
- 夏日
- 假如我是……
- 逛早市
- 我是麦子
- 春
- 我爱大自然
- 彩虹.石桥谁好
- 春天
- 雨中的小公园
- 跳皮筋
- 爱的小屋
- 小兔运南瓜
- 关于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 关于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钩沉
- 试析国外职业教育看中国
- 关于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管窥
- 试析能力导向的高职高专三维动画制作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 试析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学制立法的演进
- 关于高职院校民主管理体制构建刍议
- 关于高职顶岗实习实施方案的研究
- 关于家庭教育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 关于成人教育价值取向的人本追问
- 试论从国外职业教育立法看我国职业教育法制化建设
- 试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改革
- 试论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 偏失与重构:析高职教育教学观念的现状及对策
- 试论高职单片机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 荒唐的《劝学》,无辜的荀子
- 《劝学》课文解题
- 读《劝学》篇有感
- 《劝学》内容提要
- 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
- 重温《劝学》
- 《劝学》的不足之处
- 《劝学》词类活用
- 《劝学》“劝”的是什么?
- 环环紧扣,曲径通幽──浅谈《劝学》一文议论的艺术特色
- 《劝学》时代背景
- 《劝学》词语古今异义
- 从《劝学》看《荀子》的写作特色
- 再读荀子的《劝学》
- 荀子的性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