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2
《白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
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
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
(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抓人“
- 我的童年
- 知错就改
- 妈妈真好
- 生活的滋味
- 英文互译
- 看错时间
- 长大后的我
- 小龙虾
- 童年趣事
- 吹泡泡
- 我的家乡
- 庆国庆
- 吃樱桃
- 我和哥哥的一天
- 浅主旋律电影的发展策略
- 谈第五代导演对文学作品的电影化改编
- 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 对大陆八十年代电影青春形象探析
- 分析影视音乐对音乐表演能力的适用性
- 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
- 谈《电佣桃姐》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 电影Will的辩解分析
- 分析数字电影特技的艺术魅力
- 武侠影视艺术中的意境初探
- 对电影数字特技的思考和认识
- 影视音乐对音乐表演能力的适用性
- 对影视制片管制的思考
- 简析公民文化与社会和谐
- 中国共产党人对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失物招领》教学
- 《哪座房子最漂亮》一
- 《司马光》教学设计2
- 《司马光》教学设计1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2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1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2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2
- 《自己去吧》一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1
- 《自己去吧》二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