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6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一)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板书课题
“狼牙山”在哪里?“壮士”指什么人?
二、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一)默读预习要求,联系课前预习,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放录音,听课文,感知课文
1.这五名战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我们一起听录音。
2.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3.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什么精神?
(三)自学课文
1.投影表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2.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练习说段意。
5.学生自学课文。
6.分小组学习,讨论重点词语和分段情况,练习说段意。
7.交流学习情况。
8.指名读准生字的字音。
9.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10.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11.分段,说段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指名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段落写得简略。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五壮士?
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三)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四)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五位壮士的勇敢和壮烈表现在他们引敌上山、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上。
(1)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2)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词句,从他们不同的神态和动作你感到了什么?
(3)同学们带着满腔的仇恨,一起朗读课文。
2.课文的第三段也表现了五壮士的勇敢和壮烈。
(1)讨论回答: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3)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课文的第四段写五壮士在峰顶歼敌,没有了子弹,他们就用石头砸,更表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壮烈。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分层
(2)在峰顶歼敌是从几方面来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五壮士最后英勇跳崖,这是多么悲壮啊!
(1)哪些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勇悲壮?
(2)讨论回答:说说“屹立“的意思。
五壮士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三、质疑问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句坚信的格言
- 小记者站就是好
- 未来的学校
- 读《七侠五义》有感
- 我总结的学习方法
- 我
- 文明——只差一步
- 妈妈,请你听听我的心声
- 当同学晕倒后……
- 春天的校园
- 我家的一个星期天
- 降国旗
- 亲爱的妈妈我想对你说
- 逛超市
- 我的幸福之家
- 翻译中理解障碍问题分析
- 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 公益性建设项目拆迁法律制度研究民法论文(1)
- 论翻译者的个人风格
- 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归化翻译
- 零翻译漫谈
- 动物词在汉英文化中的喻义及其翻译
- 翻译标准的双向系统
- 论地方财权的确立及预算法的完善
- 论图式理论对新闻英语翻译的影响
- 科技口译策略选择与操作问题
- 论英语典故与习语的来源与翻译
- 对公众人物代言药品广告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民法论文(1)
- 关于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变革的思考
- 市场与反市场的两类不同问题民法论文(1)
- 《珍珠鸟》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
- 《珍珠鸟》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2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
- 《珍珠鸟》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 《地震中的父与子》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珍珠鸟》教学设计8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9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学案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4
- 《珍珠鸟》教学设计9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3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建议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词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