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4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能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4、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义,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分别场面图)、磁带(二胡曲《还乡行》)、火车汽笛声录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提示训练点。
1、学生读书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中朝友谊鲜血凝成)
2、快读全文思考:作者围绕这个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3、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了这几个材料来写?
(板书:围绕选择典型材料)
二、研读课文,体会训练点。
1、引导学第一段,体会学习方法。
指读课文,出示思考题(投影)
听读要求:
A、用简洁的话,说这段写了几件事?
B、认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事来写?
C、边听边划,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
学生听读后讨论,教师启发生回答问题。
(板书:洗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
(结合思考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娘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结下的深厚情谊,进而领会作者选择材料的用意)
齐读本段的最后一句(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怀?)进行句式的变换(变成陈述句)体会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结合句子让学生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意思,练习用“雪中送炭”造句。
置疑问难。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配乐范读----学生练读----个别读文)
2、结合学第一段的思考题,遵循学习第一段的思路,分组自学第二、第三段。
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出小金花和大嫂与志愿军之间结下的深厚情谊进而领会作者选材上的特点。
(板书:救老王挖野菜)
抓住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语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师在前三段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激情语言,放录音,投影,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齐读第四段。通过感情诵读,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4、针对全文进行置疑问难。
三、概括学习过程,深悟训练点。
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认识这一写作方法的好处。(板书:突出中心)
四、课外延伸,指导背诵。片段练习,运用训练点。
1、向学生介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选读精彩段落,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让学生自由选择背诵。
2、结合课后的练笔内容,让学生进行构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暑假日记
- 爸爸的嘴巴
- 我又学会了走路
- 我家的小花猫
- “寝室八侠”
- 气冲冲的老师
- 暑假日记
- 荷花池
- 两个世界
- 大海啊大海,我爱你!
- 校园秋色
- 美丽的夕照
- 美哉,海盐的黄昏
- 时光闹钟
- 迷人的青山湖
- 推进武汉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研究(1)论文
- 绩效审计实践及其难点与问题
- 小规模企业审计报告对内控制度的考虑
- 浅议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
- 谈企业文化的存在及发展原理(1)论文
- 旁听、听证与公共政策民主-公共政策论文
- 审计风险再认识及风险导向审计演变过程
- 论上市公司审计基金
- 公司治理图景下的新审计模式
-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 审计收费问题探析
- 论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效益性特征
- 关于乡村审计发展的探讨
- 对审计专业判断的若干思考
- 论国家审计体制形成的影响因素政体和法系
- 《安塞腰鼓》实践教学
- 《子恺漫画选》自序
- 《竹影》主题思想
- 《安塞腰鼓》教学杂谈
- 墨竹考源
- 教研,有一种力量叫唤醒
- 漫画家丰子恺
-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 《安塞腰鼓》教学后的反思
- 画竹名家
- 关于新课程“课”的若干评价问题的思考
- 《安塞腰鼓》词义辨析
- 《竹影》有关资料
- 特级教师谭青峰这样教 《安塞腰鼓》
- 《安塞腰鼓》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