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
(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老师的笑容
- 我的姐姐
- 可爱的陈帅
- 我想对李瀚说
- 我的姐姐
- 小雏菊的心意
- 开心果老爸
- 我的父亲’
- 我们班的故事之火眼金睛的老师
- 小朱=小猪?
- 妈妈是“魔鬼‘‘
- 班级新诺贝尔奖
- 我的爸爸
- 旧友
- 父亲的微笑
- 试谈中美商务谈判的差异(1)论文
- 对一起出口贸易纠纷案的若干反思(1)论文
- 浅析自营进出口企业公司简介汉译英的翻译原则(1)论文
- 我国反倾销应诉中会计举证问题探讨(1)论文
- 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探讨(1)论文
- 浅析韩国鞋业兴衰对我国鞋业发展的启示(1)论文
- 中日韩三国之间贸易关系及结构分析(1)论文
-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文化解析(1)论文
- 跨国公司的成功外派研究(1)论文
- 从出口退税率调整看 中国外贸战略的变化(1)论文
- 科技创新是农产品出口破“壁”的关键(1)论文
- 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1)论文
- 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优劣势分析及其途径选择(1)论文
- 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对策(1)论文
- 经济全球化与企业战略联盟(1)论文
- 《马莎长大了》教学设计
- 29马(七年级人教版)
- 《秋天的果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过桥》教学设计
- 《秋天的果园》教学设计
- 《秋天的果园》教学设计
- 《过桥》教学设计
- 27斑羚飞渡(七年级人教版)
- 《过桥》教学设计
- 《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
- 《马牛羊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 《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
- 《雪娃娃》教学设计
- 《北京天安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28华南虎(七年级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