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
(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烦恼
- 我家门前的小燕子
- 找秋天
- 我最喜欢的运动员
- 北京奥运会的两个“妖怪”
- 我有一盒彩笔
- 不要哭泣,我亲爱的布娃娃
- 把事弄糟的小猴子
- 小老鼠
- 报名
- 我的一个教训
- 我的故事
- 屁股,我让你受委屈了
- 我的同桌
- 漂流
- 技术与机械制造的抒情形式
- 西方音乐学构架中的我国音乐理论教育
- 作为侵权法正当性基础的结果责任(1)论文
- 《阿姐鼓》与90年代文化
- 北京基督教教堂建筑
- 探究中国器乐即兴之美
- 全球化、民主化与漠视的政治
- 托克维尔对现代性的概括:平等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面面观
- 俄罗斯美术再认识
- 政府的规模与范围(上)
- 审美的命运:从救赎到物化
- 当代戏剧之命运——在岳麓书院演讲的要点
- 城市·水墨·现代性
- 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
- 《四季》教学设计
- 《地球爷爷的手》
- 《画》教学设计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 《匆匆》教案及教学反思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 《回声》教学设计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 《两只小狮子》
- 《借生日》教学设计
-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