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2
《彩色的翅膀》教学案例
一、揭题
同学们,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分别感受到了詹天佑与季羡林先生对于祖国那真挚的爱。今天,我们要随着课文《彩色的翅膀》一起来走进海岛战士的生活,看看他们对祖国母亲又有着一份怎样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碧空如洗 波涛起伏 矮墩墩 发愣 拖蔓 水落石出 撅嘴巴 雌花 残存 抚养 啧啧赞叹
安居乐业 尝瓜会 授粉 来历
2、检查学习情况。
(1)正确朗读词语:轮读--个别读--集体读
(2)用上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二、再读课文,体会海岛战士的艰辛生活。
1、默读课文,结合同学的说话,想一想课文写了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哪两件事?(一是发现小高不远千里从黑龙江带回了一箱昆虫;二是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了解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2、研读两件事,体会战士对海岛的特殊情感。
事件一:
(1)从黑龙江带回昆虫,强调黑龙江,从地理位置上分析,两地相距甚远,可小高为什么要不惜千里带昆虫,从中了解海岛恶劣的环境。
(2)小高把一箱昆虫带上岛的过程中碰到困难了吗?他是怎样克服的?体会"扔"和"抱"。
(3)为什么小高会这样做?
事件二:
(1)战士们吃瓜时的样子(作者参加尝瓜会,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抓住动词:捏、端详、闻、咬
想象语言:啧啧赞叹些什么?
感情朗读该段。
(2)了解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了解“插叙”这种写作方法.
集体朗读课文第十一、十二自然段。
(3)从西瓜不平常的来历以及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战士们以岛为家,在岛上安居乐业的精神.)
四、重拾课题,升华主题。
1、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知道彩色的翅膀指的是什么了吗?课文除了课题还有哪儿提到了“彩色的翅膀”(课文结尾)。是啊,第二天清晨,被小高带上岛的昆虫已经在环境恶劣的小岛上生活了下来,它们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我相信大家透过这彩色的翅膀一定看到了更多的东西,你看到了什么?
2、师小结:我们祖国守卫海防的战士们都扇动着自己彩色的翅膀,在海岛上深深扎根,无私地奉献自己,相信我们可爱的祖国一定能越来越繁荣昌盛。
教研组评课:
1、《彩色的翅膀》一课为略读课文,故安排在一课时内完成。董老师在执教该文时重点突出,教得扎实,学生从一开始的字词掌握到课文中心的理解一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老师设计精彩、思路清晰、结构紧凑,很好地进行了长文短教。
3、板书设计概括了课文内容又出现大型蝴蝶,富有特色,同时又点明了课题《彩色的翅膀》,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个学习的兴奋点。
4、商榷点:在课堂上是否应加大对重点句段的朗读训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
- 我的爸爸
- 我的表弟
- 给妈妈画像
- 我的妈妈
- 静静的夜晚
- 我的妈妈
- 我爱我家
- 厉害的爸爸
- 我的家庭
- 聪明俏皮的表弟
- 自我介绍
- 我的好奶奶
- 我的老师
- 我的妹妹
- 走不出传统的樊篱——论施蛰存女性小说
- ‘‘新写实’’小说流派对传统坝实主义昀礼正
- 试析“散文热”原因解析
- “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嬗变
- 试析我国教师惩戒权的立法设计探微
- 论析女性文学中创作自由与社会道德的悖反和统一
- 试析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贫困学生就学资助现况与问题研究
- 试论汪曾祺小说中小人物的悲剧
- 浅谈以学生公寓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试析达斡尔族学校教学思想民族化之探讨
- 简论“三贴近”原则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 试论重庆时期何其芳的文学批评精神
- 论抗战时期通俗文学勃兴的原因
- 诗的品格,史的风范
- 暴力救赎的悲喜剧——解读奥康纳的《好人难寻》
- 《凡卡》第一课时教学浅谈
- 《凡卡》结尾创新思维教学案例
- 《凡卡》教学反思
- 《凡卡》教学片段及分析
- 《凡卡》教学反思
- 引导逆向思维,深化文章主题──《凡卡》一文的逆向思维教学设计
- 《凡卡》教学片段及反思
- 《凡卡》教学反思
- 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凡卡》教学谈
- 《凡卡》教学反思
- 《凡卡》教学谈
- 错误,也美丽──《凡卡》教学案例及反思
- 给学生留点面子──《凡卡》教学谈
- 《凡卡》教学反思
- “拖延”以后的精彩──《凡卡》教学案例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