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月光曲》一课
《月光曲》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的第17课课文,主要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来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新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如下几点优势:
一、“学科融合”,体现现代教学新理念
1、“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整合”的语文教学策略,应当是二十一世纪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本课教师在教学中适时的进行学科间的整合,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语言文字,触发学生的情感情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好的领悟文章的中心。
二、读悟结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课文之美能够意会,却很难言传,而读则能充分发挥出表情达意的作用。所以说,语文课堂教学中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月光曲》不仅故事发生的环境美,而且《月光曲》的内容更美。教师如果囿于《月光曲》内容的讲解、分析就枯燥乏味了,而且学生也难以理解,即使理解也只停留于表面。本堂课避免了这一点,读是贯穿始终,默读、轻声朗读、自由朗读、范读、配乐朗读、引读等举措,大大增加学生感受语言及表达情感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再现课文的意境,从而把课文的内容、词句的理解、感情的体会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感情也得到一定的申华。
2、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深入,环环紧扣,如此方能实现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发展意义。如整堂课教师引领学生通过读课文、谈感受,找句子,让学生融进自己的思想,移位动情,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三、注重收口,建立开放的目标意识。
俗话说“编筐编箩,全在收口”是因为好的收口,筐、箩才会结实耐用。一堂好课的结课也是如此。同时阅读教学既要以课文为范本,又要超越课文,尽可能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新老师做得极为成功 我们知道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充满着挑战和机遇的信息时代,是立足现代、走向未来,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教育创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价值追求必须反映新时代的价值观念。在追求教育价值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念更新是关键。
《月光曲》这篇课文,记叙了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首著名钢琴曲的传说。那天,贝多芬来到一个小镇演出,夜晚“在清幽的小路散步”,来到小茅屋被盲姑娘懂音乐、爱音乐的谈话所感动,即兴为盲姑娘演奏,表现了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执教《月光曲》一课,新教师没有拘泥于“同情劳动人民”这一主题,而追求教育价值的创新教育,敢于打破教参的束缚,树立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时空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月光曲》时,她着眼于学生发展,建立开放式的目标意识:
1、公德意识。贝多芬乐意为穷人盲姑娘演奏,这是艺术家良好素质的体现,她引导学生领会其高尚的首先情操。
2、创新意识。她让学生感悟艺术的创新源于生活,艺术的真谛在于为全人类服务,
3、挫折意识。她引领学生体会虽然盲姑娘双目失明,却酷爱音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盲姑娘对生活的信心和对人生的执著追求。并告诉小朋友作为健全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快乐!。教师结课时还出示贝多芬的画像及其名言“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领悟,对贝多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拓宽了知识领域。这样的结尾有如品尝香茗,让人满口留芳,回味无穷。
四、教路清晰,围绕一个主问题。
教学开始,教师明确的抛出一个主问题,贝多芬一共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弹的?教师以此为点,进行层层剥笋,点面结合。
五、评价及时,体现了教师的较高的教学机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心愿
- 皮特洛奇遇记
- 神笔马良游现代
- 小雷锋
- 神奇的实验
- 20年以后的生活
- 夕阳真美
-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 晨练
- 一束野菊花
- 20年后,我是绿色天使
- 广州的变化
- 教师节的礼物
- 珍惜拥有
- 追寻艺术
- 浅论以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在银行业中的运用
- 外部审计对缓解控股股东代理冲突的价值分析
- 试论初中英语写作能力训练方法探讨
- 对社保资金审计监督方法的思考
- 浅探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与对策-物流管理论文(1)
- 浅谈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 探析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行政管理论文
- 试论化学教育中的生命意识教育
- 试论图书馆信息服务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 浅析高中学校教师师德问题
- 网络经济对医院审计的管理策略探讨
- 浅论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行政管理论文
- 严把“三关”全程控制 努力提高医院审计质量
- 探析初级中学体教结合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对策
- 浅析怎样培养学生全面学习地理知识
- 欣赏生命
- 《生命 生命》词语解释
- 生命的故事
- 《生命 生命》典型例析
- 越过生命的河流
- 《生命 生命》学法导引
- 《生命 生命》文章思路
- 《生命 生命》简析
- 《生命 生命》中心思想
- 《生命 生命》问题探究
- 感受坚强──电视访谈节目
- 《生命 生命》重难点突破
- 《生命 生命》整体感知
- 《生命 生命》导读
- 珍惜生命 善待生命 拥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