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如何使情感基调贯穿在整堂课中
听名师讲课,我会自始至终被课堂吸引着,被情感包围着,学生也是始终如一的融入课堂,达到心灵与文本对话的境界,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感动,也是一种震撼。
新学期伊始,学校举行第一轮听评课。每位老师都在认真的准备着。我执讲《怀念母亲》一课。选这课的原因是因为文章感情深厚,语言凝练,字字句句都含着泪含着情。并且文章首尾照应,主线明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生母的怀念、爱慕,以及对祖国的崇高的敬意和思念之情。如果能上好了,我想学生肯定会满含激情、热泪于课堂上,但是结果并不理想。从导入到初读,应该说非常到位。课堂气氛,学生的情绪都被引入了一种沉痛忧伤的氛围当中。可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却离文章越来越远,到最后下课有种不了了之、虎头蛇尾的感觉。
纵观整堂课,我想主要是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没有做好。在精读课文时,我采用了抓住重点语句来深入体会作者对生母和祖国母亲的思念、爱慕之情。由面过渡到点这是正确的。但是学生找出体会最深刻的语句后,我在引导学生读时,却不够深入,如:学生找的这句话“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问学生:“作者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生略思:“作者想说,妈妈你回来吧!”如果当时,我借着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悲痛的语气再读这句话,全体学生再齐读,肯定会深受感染,课堂氛围也会更好。通过这点,我想:及时抓住有利时机,有效问题,“咬定青山不放松”,深入引导、朗读、体会是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之一。再者,抓住重点语句精读文章时,学生找了很多自己认为感动的句子,我不分重点平均用力,结果既浪费时间,又感受不深。我想一篇文章两三处深入体会挖掘即可。
不同感情基调的文章教师在讲课时,应用不同的语气、语调、不同的表情,这也有利于让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显而易见,《怀念母亲》文章,应该说非常到位。这篇文章,教师应带着忧伤、深沉的语气去读文章、讲文章,让学生受到感染和薰陶。
另外,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满怀信心的去上课,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读课文,以及教师的内在修养,把握驭驾课堂的能力,都是上好课的重要因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的一天
- 美丽的春天
- 美丽的家乡
- 雨后的春天
- 续编《小山羊和小灰兔》
- 家乡宜昌
- 种树比赛
- 快乐的一天
- 雾
- 花园美景
- 快乐的星期天
- 快乐的一天
- 可爱的动物
- 快乐的一天
- 我的妈妈
- 音乐演出市场究竟有多大(1)
- 关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探析(1)
- 采风观念的异化(1)
- 谈一谈歌唱的舞台形体问题(1)
- 论音乐表演艺术的三层境界 直觉•兴趣•风格
- 由当前古筝考级现象引出的思考(1)
- 六朝宫廷音乐活动类型考(1)
- 对古筝演奏艺术的几点探讨(1)
- 音乐与诗歌关系”笔谈(1)
- 切勿进行置身事外的研究(1)
- 关于“新音乐”作曲新技法不断更替的问题(1)
- 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施工与管理
- 元杂剧演述体制中的说书人叙述质素(1)
- 浅析视唱的技术处理(1)
- 浅谈“三段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1)
- 《桂林山水》教案
- 《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教案
-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教案
- 《鸟的天堂》教案
- 《匆匆》教案
-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案
- 《翠鸟》教案
-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
-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 《草原》教案
- 《看雪》教案
- 《梦想的力量》A、B案
- 《落花生》教案
- 《一夜的工作》教案